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气)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黄帝内经》灵枢篇中的“五十营”主要讲述了人体经脉的运行与天体运行的关系,以及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白话文翻译:

黄帝说:我想了解“五十营”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说:天体的运行一周有二十八宿,每一宿有三十六分;人体的气血运行一周,共一千零八分,对应日行二十八宿。人体的经脉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共有二十八条经脉,总长度为十六丈二尺,对应天上的二十八宿。漏壶滴水一百刻,用来划分昼夜。因此,人每呼吸一次,脉搏跳动两次,气血运行三寸;每吸气一次,脉搏也跳动两次,气血运行三寸。一次完整的呼吸(呼与吸),气血运行六寸。十次呼吸,气血运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次呼吸,气血运行十六丈二尺,完成一周的运行,漏壶滴水两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次呼吸,气血运行两周,漏壶滴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次呼吸,气血运行十周,漏壶滴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气血运行五十周,漏壶滴水一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壶水滴尽,气血运行完成。所谓的“交通”,是指气血运行与天体运行同步。因此,五十营完备,人就能尽享天年,气血总共运行八百一十丈。


解释:

  1. “五十营”的含义
    “五十营”指的是人体气血在经脉中运行五十个周期,与天体运行(二十八宿)相对应。这一过程反映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2. 气血运行的规律

    • 气血运行的速度与呼吸相关:一次呼吸(呼与吸)气血运行六寸,十次呼吸运行六尺,二百七十次呼吸运行一周(十六丈二尺)。
    • 气血运行与时间的关系:气血运行一周对应漏壶滴水两刻,运行五十周对应漏壶滴水一百刻(即一昼夜)。
    • 气血运行的总长度:五十周气血运行的总长度为八百一十丈。
  3. 天人相应的思想
    人体气血的运行与天体运行(二十八宿)同步,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核心理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规律息息相关,气血运行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寿命和健康。

  4. “交通”的意义
    “交通”指气血运行与天体运行同步,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气血运行与天体运行协调,人才能健康长寿。

  5. “五十营”与寿命的关系
    文中提到“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意味着气血运行五十个周期完备,人就能尽享天年。这反映了中医对气血运行与寿命关系的重视。


总结:
“五十营”是《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气血运行与天体运行关系的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气血运行的规律,揭示了人体健康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并指出气血运行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寿命。这一理论为中医的养生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