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涩的通假字)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全元起本作“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髣髴。
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纳的通假字)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
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帝曰:何谓神?
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用针治病,必须有一定的法则。现在的法则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法则是效法天地,结合日月星辰的变化。
黄帝说:请详细解释。
岐伯说:凡是针刺的方法,必须观察日月星辰和四季八正的气候变化,等气候稳定了再进行针刺。因此,天气温暖、阳光明媚时,人的血液流动顺畅,卫气浮于表,血液容易流动,气也容易运行;天气寒冷、阴天时,人的血液凝固,卫气沉于里。月亮刚开始升起时,血气开始旺盛,卫气开始运行;月亮圆满时,血气充实,肌肉坚实;月亮亏缺时,肌肉减少,经络空虚,卫气离去,只剩下形体。因此,要根据天时来调节血气。天气寒冷时不要针刺,天气温暖时不要犹豫,月亮刚升起时不要泻,月亮圆满时不要补,月亮亏缺时不要治疗。这就是顺应天时来调节。根据天时的顺序,观察气候的盛衰,调整治疗时机,做好准备。
所以说,月亮刚升起时泻,会导致血气虚弱;月亮圆满时补,血气会过度充盈,络脉会有淤血,称为“重实”;月亮亏缺时治疗,会导致经络紊乱。阴阳错乱,正气与邪气不分,邪气滞留,外部空虚,内部混乱,邪气就会滋生。
黄帝问:星辰和八正之气如何观察?
岐伯回答:星辰是用来控制日月运行的。八正之气是用来观察八风的虚邪,根据时节的变化来避开的。四季是用来区分春秋冬夏的气候变化,根据时节来调节的。八正的虚邪要避开,不要触犯。如果身体虚弱时遇到天时的虚弱,两虚相感,邪气会深入骨髓,伤害五脏。医生要观察并及时救治,才能避免伤害。所以说:“天时的禁忌不可不知。”
黄帝说:很好。关于效法星辰的法则,我已经听过了,请讲讲效法古代的方法。
岐伯回答:效法古代的方法,首先要学习《针经》。通过实践来验证,要先了解天气的寒温,月亮的盈亏,观察气的浮沉,然后调节身体,观察效果。观察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说的是形气、荣卫等不显露于外的现象,只有医生能知道。根据天气的寒温,月亮的盈亏,四季气的浮沉,综合分析来调节,医生往往能提前发现,但无法表现出来,所以说“观察于无形”。掌握了这些无穷的道理,可以传给后世。这就是医生与众不同的地方。虽然看不见,但医生能察觉到。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所以称为“冥冥”,仿佛神明一般。
虚邪指的是八正的虚邪气;正邪指的是身体用力出汗,腠理打开时,遇到虚风,邪气侵入人体较轻微,所以不容易察觉。高明的医生在病邪刚萌芽时就救治,必须先观察三部九候的气,调节好气血,避免病情恶化,所以说“上工”。低水平的医生在病情已经形成或恶化时才救治。在病情已经形成时救治,往往不知道三部九候的气已经失调,导致病情恶化。知道病邪所在,就是知道诊察三部九候的病脉位置来治疗,所以说“守其门户”。虽然不知道具体病情,但能看到邪气的表现。
黄帝问:我听说补泻的方法,但不太明白其含义。
岐伯回答:泻法必须用“方”。方指的是气正盛时,月亮正圆时,天气正温暖时,身体正稳定时。在吸气时进针,再等吸气时转针,再等呼气时慢慢拔针,所以说泻法用“方”,让气顺利运行。补法必须用“圆”。圆指的是行气,行气就是移动。针刺必须刺中荣气,再通过吸气排针。所以圆与方,不是针法本身。因此,养神的人必须知道形体的肥瘦,荣卫血气的盛衰。血气是人的神,必须谨慎调养。
黄帝说:真是精妙的论述!将人的形体与阴阳四时、虚实的变化相结合,观察那些看不见的东西,除了您,谁能通晓这些呢?不过您多次提到“形”与“神”,什么是“形”?什么是“神”?请详细解释。
岐伯回答:先说“形”。形就是形体,眼睛看不见,通过询问病情,从经络中寻找,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所以称为“形”。
黄帝问:什么是“神”?
岐伯回答:再说“神”。神就是神志,耳朵听不见,眼睛明亮,心志先觉,慧然独悟,口不能言,众人看时只有他看见,适若昏,昭然独明,仿佛风吹云散,所以称为“神”。三部九候是它的根源,九针的理论不必拘泥。
解释:
法天则地,合以天光:中医强调顺应自然,根据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调节治疗。气候、季节、月相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因此治疗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天温日明,天寒日阴:天气温暖、阳光充足时,人体气血运行顺畅;天气寒冷、阴天时,气血运行迟缓。因此,治疗时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时机。
月相与气血:月亮的盈亏也会影响人体的气血。月亮刚升起时,血气开始旺盛;月亮圆满时,血气充实;月亮亏缺时,血气虚弱。因此,治疗时要根据月相来调整补泻。
虚邪与正邪:虚邪是指外界的虚邪气,正邪是指身体虚弱时遇到的风邪。虚邪容易深入人体,伤害五脏;正邪则较为轻微,不易察觉。
补泻之法:补法用于虚弱,泻法用于实邪。补泻的时机和方法要根据气候、月相、气血盛衰等因素来调整。
形与神:形指的是人体的形体结构,神指的是人的精神、神志。中医强调形神合一,调养身体时也要注重精神的调养。
三部九候:三部指的是人体的上、中、下三部,九候指的是每部的三种脉象。通过诊察三部九候的脉象,可以判断病情的虚实和病邪的位置。
这篇内容强调了中医治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治疗时要顺应自然规律,根据气候、季节、月相等因素来调整治疗方法。同时,还强调了“形神合一”的重要性,认为形体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调养身体时也要注重精神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