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
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焫亦然。
黄帝曰:其耐火焫者,何以知之?
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
黄帝曰:其不耐针石之痛者,何以知之?
少俞曰: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焫亦然。
黄帝曰: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或难已,其故何如?
少俞曰: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黄帝曰:人之胜毒,何以知之?
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骨[马1] (别本无骨字)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少俞说:“人的筋骨有强弱,肌肉有坚脆,皮肤有厚薄,腠理有疏密,这些情况各不相同,他们对于针刺、砭石、艾灸等治疗方法的疼痛感受如何?肠胃的厚薄、坚脆也不一样,他们对于药物的反应又如何?希望你能详细告诉我。”

少俞回答说:“人的骨骼强壮、筋脉柔软、肌肉松弛、皮肤厚实的人,能够耐受疼痛,对于针刺、砭石、艾灸的疼痛也是如此。”

黄帝问:“那些能够耐受艾灸疼痛的人,如何判断呢?”

少俞回答说:“如果一个人皮肤颜色较黑,并且骨骼强壮美观,那么他能够耐受艾灸的疼痛。”

黄帝问:“那些不能耐受针刺、砭石疼痛的人,如何判断呢?”

少俞回答说:“如果一个人肌肉坚实但皮肤薄,那么他不能耐受针刺、砭石的疼痛,对于艾灸也是如此。”

黄帝问:“人得了病,有时同时受伤,有的容易痊愈,有的难以痊愈,这是什么原因呢?”

少俞回答说:“同时受伤的人,如果身体多发热,那么容易痊愈;如果身体多寒,那么难以痊愈。”

黄帝问:“人对于药物的耐受性,如何判断呢?”

少俞回答说:“胃壁厚、皮肤颜色黑、骨骼粗大且肥胖的人,都能够耐受药物;而那些身体瘦弱、胃壁薄的人,都不能耐受药物。”

解释:

这段对话主要讨论了人体对不同治疗方法的耐受性以及疾病的预后情况。少俞根据人体的不同特征(如骨骼、肌肉、皮肤、胃壁的厚薄等)来判断一个人对针刺、砭石、艾灸等治疗方法的疼痛感受,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他还指出,身体的寒热状态会影响疾病的痊愈速度,身体多发热的人容易痊愈,而多寒的人则难以痊愈。

  1. 筋骨、肌肉、皮肤、腠理的不同:人体的这些结构特征会影响对疼痛的耐受性。骨骼强壮、肌肉松弛、皮肤厚实的人更能耐受疼痛,而肌肉坚实、皮肤薄的人则不能耐受疼痛。

  2. 寒热与疾病预后:身体的寒热状态是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多发热的人容易痊愈,而多寒的人则难以痊愈。

  3. 药物耐受性:胃壁厚、皮肤颜色黑、骨骼粗大且肥胖的人更能耐受药物,而身体瘦弱、胃壁薄的人则不能耐受药物。

这段内容反映了中医通过观察人体特征来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疾病的预后,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