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
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
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
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有,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
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说:“我听说人体内有精、气、津、液、血、脉,我原本以为它们都是同一种气,现在却区分成了六种名称,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当男女两性的精气相结合,形成胚胎,这种在身体形成之前就存在的物质,就是‘精’。”
黄帝问:“什么是‘气’?”
岐伯说:“上焦(胸腔)的功能是开发,将五谷的精华转化为气,这种气能够滋养皮肤、充实身体、润泽毛发,就像雾露滋润大地一样,这就是‘气’。”
黄帝问:“什么是‘津’?”
岐伯说:“当腠理(皮肤毛孔)开放,汗液大量排出,这就是‘津’。”
黄帝问:“什么是‘液’?”
岐伯说:“五谷进入体内,气满之后,转化为液,液能够滋润骨骼,使关节屈伸自如,滋养脑髓,润泽皮肤,这就是‘液’。”
黄帝问:“什么是‘血’?”
岐伯说:“中焦(脾胃)接受气,将五谷的精华转化为红色的液体,这就是‘血’。”
黄帝问:“什么是‘脉’?”
岐伯说:“脉的作用是约束和引导营气,使其不随意流失,这就是‘脉’。”
黄帝问:“这六种气,有的有余,有的不足,气的多少,脑髓的虚实,血脉的清浊,怎么才能知道呢?”
岐伯说:“精虚的人,耳朵会聋;气虚的人,眼睛会看不清;津虚的人,腠理会开放,汗液会大量流失;液虚的人,关节屈伸不灵活,面色枯槁,脑髓减少,小腿酸软,耳朵常常鸣响;血虚的人,面色苍白,没有光泽;脉虚的人,脉象空虚。这些都是相应的表现。”
黄帝问:“这六种气,它们的贵贱如何?”
岐伯说:“这六种气,各有其主管的部位,它们的贵贱善恶,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而五谷和胃是它们的根本来源。”
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主要讲述了人体内的六种基本物质:精、气、津、液、血、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结合,负责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负责推动和温煦身体各个部分的功能。
- 津:是体内水液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滋润皮肤和调节体温。
- 液:是体内水液的另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滋润关节、骨骼和脑髓。
- 血:是体内红色的液体,负责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个部位。
-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负责约束和引导气血的运行。
黄帝和岐伯的对话,不仅解释了这六种物质的基本概念,还指出了它们在人体内的具体功能和相互关系。此外,还提到了这些物质的虚实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最后,岐伯强调了五谷和胃是这六种物质的根本来源,说明了饮食和脾胃功能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这段内容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强调了人体内部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通过调节饮食和脾胃功能来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