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
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别本作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
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糠(别本作秔,秔同粳,下同)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糠(被本作秔)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糠(别本作秔)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我想了解食物中的五味是如何进入五脏的,具体是如何分别的?
伯高答:胃是五脏六腑的“海”,所有的水和食物都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从胃中获取营养。五味分别进入它们所对应的脏腑:酸味先进入肝,苦味先进入心,甘味先进入脾,辛味先进入肺,咸味先进入肾。当食物的精华和津液被吸收后,营卫之气运行畅通,然后才将糟粕排出体外,依次传送到下焦。
黄帝问:营卫之气是如何运行的?
伯高答:食物进入胃后,其精华部分首先从胃的两焦(上焦和中焦)出来,滋养五脏,然后分别形成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通道;那些大气(指呼吸之气)在胸中积聚而不运行的部分,称为“气海”,通过肺,沿着咽喉,所以呼气时气出,吸气时气入。天地间的精气,大体上是呼出三分,吸入一分,所以如果半天不进食,气就会衰弱,一天不进食,气就会减少。
黄帝问:五味的食物具体有哪些?
伯高答:请让我详细说明。五谷中:粳米味甘,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黄黍味辛。五果中:枣味甘,李味酸,栗味咸,杏味苦,桃味辛。五畜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五菜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藿菜味咸,薤菜味苦,葱味辛。五色中:黄色适合甘味,青色适合酸味,黑色适合咸味,红色适合苦味,白色适合辛味。这五种情况,各有其适合的食物。五宜中:脾病患者适合吃粳米饭、牛肉、枣、葵菜;心脏病患者适合吃麦、羊肉、杏、薤菜;肾病患者适合吃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菜;肝病患者适合吃麻、狗肉、李、韭菜;肺病患者适合吃黄黍、鸡肉、桃、葱。五禁中:肝病患者禁食辛味,心脏病患者禁食咸味,脾病患者禁食酸味,肾病患者禁食甘味,肺病患者禁食苦味。
肝属青色,适合吃甘味食物,粳米饭、牛肉、枣、葵菜都是甘味。心属赤色,适合吃酸味食物,狗肉、麻、李、韭菜都是酸味。脾属黄色,适合吃咸味食物,大豆、猪肉、栗、藿菜都是咸味。肺属白色,适合吃苦味食物,麦、羊肉、杏、薤菜都是苦味。肾属黑色,适合吃辛味食物,黄黍、鸡肉、桃、葱都是辛味。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医理论中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身体。具体来说: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不同的味道对不同的脏腑有特定的滋养作用。
食物的分类: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食物被归类为不同的味道,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
饮食调理:根据五脏的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食物(五宜)和避免不适合的食物(五禁),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营卫之气的运行:食物进入胃后,其精华部分滋养五脏,形成营卫之气,运行全身。呼吸之气在胸中积聚,通过肺进行呼吸。
精气的作用:天地间的精气通过呼吸进入体内,维持生命活动。如果长时间不进食,气会衰弱,影响健康。
这段内容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思想,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