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
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
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
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别本作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别本作宣),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
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而)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在)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宜)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其)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
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知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
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
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䁢䁢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少师说:“我听说人有阴阳之分,什么是阴人?什么是阳人?”

少师回答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万物都离不开五行,人也同样如此,不仅仅是简单的阴和阳。如果要简单来说,口舌无法完全说明白。”

黄帝说:“希望能简单了解一下,有贤人和圣人,他们的心智是否完备,并能践行这些道理?”

少师说:“大致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这五种人,他们的形态不同,筋骨气血也各有差异。”

黄帝问:“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详细说说吗?”

少师回答:

  1. 太阴之人:贪婪而不仁,外表谦卑,内心深沉,喜欢索取而厌恶付出,内心压抑而不外露,不顺应时势,行动迟缓。

  2. 少阴之人:小气且心怀恶意,看到别人有损失,自己却感到高兴,喜欢伤害别人,看到别人有成就,反而心生愤怒,心胸狭窄且无情。

  3. 太阳之人:生活安逸,喜欢谈论大事,实际上却无能且空谈,志向远大却不顾是非,做事总是自以为是,即使失败也从不后悔。

  4. 少阳之人:喜欢自我吹嘘,稍微有点官职就自以为了不起,喜欢结交外人而不愿依附于内部。

  5. 阴阳和平之人:生活安静,不轻易恐惧,也不轻易兴奋,随和顺从,不与人争,顺应时势变化,地位高时谦逊,善于谈论而不强行控制,这才是最完美的治理。

古代善于使用针灸的医生,会根据这五种人的形态来治疗,过盛的则泻,虚弱的则补。

黄帝问:“如何治疗这五种人?”

少师回答:

  1. 太阴之人:阴气过盛而无阳气,阴血浑浊,卫气不畅,阴阳不调和,筋骨松弛,皮肤厚,如果不及时泻其阴气,就无法改变其状态。

  2. 少阴之人:阴气多而阳气少,胃小而肠大,六腑不调和。阳明脉小,太阳脉大。必须仔细调理,否则容易失血,气也容易衰败。

  3. 太阳之人: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足,必须谨慎调理,不要让其阴气流失,而要泻其阳气。阳气过重流失的人容易发狂;阴阳都流失的人会突然死亡或失去意识。

  4. 少阳之人:阳气多而阴气少,经脉小而络脉大,血在内而气在外,阴实而阳虚。单独泻其络脉则强壮,气流失则快,中气不足,病难愈。

  5. 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调和,血脉顺畅,应该仔细诊断其阴阳,观察其邪正,保持其仪态,审察其有余或不足,过盛则泻,虚弱则补,不盛不虚则通过经脉调理。

这就是调理阴阳,区分五种人的方法。

黄帝问:“这五种人,如果突然相遇,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如何区分他们?”

少师回答:“普通人不知道这五种人的区别,所以有五五二十五种人,但这五种人不在其中。这五种人,尤其与普通人不同。”

黄帝问:“如何区分这五种人?”

少师回答:

  1. 太阴之人:肤色黝黑,神情阴郁,身材高大,但腰背不弯。

  2. 少阴之人:外表清瘦,神情阴险,站立时急躁不安,行走时像要伏地。

  3. 太阳之人:外表高傲,身体后仰,腰背弯曲。

  4. 少阳之人:站立时喜欢仰头,行走时喜欢摇晃,两臂两肘常常向后伸出。

  5. 阴阳和平之人:外表从容,随和,神情愉悦,目光温和,举止优雅,大家都称其为君子。

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通天》,主要讨论了人的五种不同形态及其对应的阴阳特征。这五种人分别是: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每种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行为特征以及生理上的阴阳失衡表现。

  1. 太阴之人:阴气过盛,性格贪婪、压抑,行动迟缓,生理上表现为阴血浑浊、卫气不畅。

  2. 少阴之人:阴气多而阳气少,性格阴险、嫉妒,生理上表现为胃小而肠大,六腑不调。

  3. 太阳之人:阳气过盛,性格自大、空谈,生理上表现为阳气过重,容易发狂或突然死亡。

  4. 少阳之人:阳气多而阴气少,性格自我吹嘘,生理上表现为经脉小、络脉大,气在外而血在内。

  5. 阴阳和平之人:阴阳调和,性格随和、从容,生理上表现为血脉顺畅,阴阳平衡。

文中还提到,古代医生会根据这五种人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泻其过盛之气,补其虚弱之气,以达到阴阳平衡。

最后,少师还描述了这五种人的外貌特征,帮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识别他们。

这段内容不仅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分类,还涉及中医的阴阳理论和治疗方法,体现了《黄帝内经》对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和调和阴阳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