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道德经》德经·第六十六章的白话文翻译如下: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众多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于低下的位置,所以能够成为百川的归依。因此,圣人想要居于人民之上,必须用谦卑的言辞来表达;想要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放在人民的后面。所以圣人居于上位而人民不感到压迫,处于前位而人民不感到妨碍。因此,天下的人都乐于推崇他而不厌倦。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解释这段古文: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老子关于领导和治理的思想。老子通过江海能够容纳百川的比喻,说明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谦卑和包容的品质。他认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应该高高在上,而是应该像江海一样,处于低下的位置,包容和接纳所有的人。这样的领导者不会给人民带来压迫感,人民也不会感到被妨碍,因此人民会自愿地推崇和支持他。
老子还强调,领导者不应该与人争权夺利,因为不争的态度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敬,从而使自己在无形中成为不可争的存在。这种不争的哲学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体现了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即通过不强行干预和顺应自然的方式来达到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