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得到宠爱或遭受屈辱都会让人感到惊慌,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宠爱是低下的,得到它会感到惊慌,失去它也会感到惊慌,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大患呢?所以,那些把身体看得比天下还重要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那些爱护自己的身体胜过爱护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解释:
这一章主要讨论了人们对待宠辱和身体的态度,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身与天下的关系。
宠辱若惊:老子认为,无论是得到宠爱还是遭受屈辱,都会让人感到惊慌不安。这是因为人们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和地位,导致情绪波动。老子指出,宠爱本身是低下的,因为它依赖于他人的认可,而失去这种认可同样会让人感到不安。
贵大患若身:老子进一步指出,人们之所以会有大患(即严重的忧虑或灾难),是因为他们过于重视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如果一个人没有身体,那么他就不会有这些忧虑。这里的“无身”可以理解为不执着于身体的存在,或者超越对身体的过分关注。
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老子认为,那些把身体看得比天下还重要的人,才能真正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因为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动摇,能够以无私的态度对待天下。同样,那些爱护自己的身体胜过爱护天下的人,也才值得托付天下,因为他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天下事务,不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损害天下。
总结:
这一章强调了人们应该超越对外界评价和自身身体的执着,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宠辱和身体,才能真正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老子提倡的是一种无私、超然的生活态度,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托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