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释:《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原文是: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话文翻译:
想要收敛它,必须先让它扩张;想要削弱它,必须先让它强大;想要废除它,必须先让它兴盛;想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这就是微妙的智慧。柔弱胜过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利器不能轻易展示给人看。
解释: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 这几句话讲的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往往呈现出相反相成的规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有时需要先采取相反的行动。比如,想要收敛,可能需要先扩张;想要削弱,可能需要先让它强大。这体现了老子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深刻洞察。
- 这几句话讲的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往往呈现出相反相成的规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有时需要先采取相反的行动。比如,想要收敛,可能需要先扩张;想要削弱,可能需要先让它强大。这体现了老子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深刻洞察。
是谓微明。
- 这种智慧是非常微妙和深奥的,不容易被普通人理解。老子称之为“微明”,意思是这种智慧看似简单,实则深刻。
- 这种智慧是非常微妙和深奥的,不容易被普通人理解。老子称之为“微明”,意思是这种智慧看似简单,实则深刻。
柔弱胜刚强。
- 老子一贯主张“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他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而刚强的事物则容易因为过于坚硬而折断。这是老子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
- 老子一贯主张“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他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和持久性,而刚强的事物则容易因为过于坚硬而折断。这是老子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鱼不能离开水,否则就会死亡;国家的利器(指重要的战略或武器)也不能轻易展示给人看,否则会带来危险。这两句话都是在强调,事物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界限,不能随意违背或暴露。
- 鱼不能离开水,否则就会死亡;国家的利器(指重要的战略或武器)也不能轻易展示给人看,否则会带来危险。这两句话都是在强调,事物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界限,不能随意违背或暴露。
总结: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并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牌。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