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古代那些善于行道的人,他们的境界微妙、深奥、通达,常人难以理解。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只能勉强形容他们:他们谨慎小心,就像冬天过河一样;他们警觉机敏,就像害怕周围的邻居一样;他们庄重严肃,就像做客一样;他们随和自然,就像冰即将融化一样;他们朴实敦厚,就像未经雕琢的木头一样;他们心胸宽广,就像山谷一样;他们混沌不清,就像浑浊的水一样。谁能让浑浊的水静止下来,慢慢变得清澈?谁能让安静的状态持久,慢慢焕发生机?保持这种道的人,不会追求满溢。正因为不追求满溢,所以能够保持陈旧的同时,又能不断更新。
解释: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古代那些善于行道的人的特点和境界。他们深不可测,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因此老子只能用比喻来形容他们的状态。这些修道者表现出谨慎、警觉、庄重、随和、朴实、宽广、混沌等特质。他们能够在混沌中保持平静,逐渐使事物变得清晰;他们能够在安静中保持持久,逐渐焕发生机。
老子强调,修道者不会追求满溢或过度,因为他们明白“不欲盈”的道理。正因为不追求满溢,他们能够在保持陈旧的同时,不断更新自己,达到“蔽而新成”的境界。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强调保持平衡、不追求极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