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注释:这段古文出自《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五章,以下是白话文的翻译和解释:
翻译:
最完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好像空虚,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穷尽。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弯曲;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笨拙;最雄辩的人,看起来好像口吃。躁动可以战胜寒冷,宁静可以战胜炎热。清静无为才是天下的正道。
解释: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完满的事物,表面上可能看起来有缺陷,但它的作用和价值却永远不会枯竭。老子在这里强调,真正的完满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持久性和实用性。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最充盈的事物,表面上可能看起来空虚,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老子用“冲”来形容空虚,意在说明真正的充盈不在于外表的充实,而在于内在的无限潜力。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可能有些弯曲;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可能有些笨拙;最雄辩的人,看起来可能有些口吃。老子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智慧、技巧和辩才往往不显山露水,而是隐藏在平凡甚至笨拙的外表之下。
躁胜寒,静胜热:躁动可以战胜寒冷,宁静可以战胜炎热。老子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躁动可以带来温暖,而宁静可以带来清凉。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才是天下的正道。老子认为,真正的治理之道在于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而不是通过强力和干预来达到目的。
总结: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老子对“道”的理解,强调了事物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老子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揭示了真正的智慧、完满和充盈往往不显山露水,而是隐藏在平凡甚至笨拙的外表之下。同时,老子也强调了清静无为的重要性,认为这才是治理天下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