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主要讲的是对战争和兵器的看法。以下是白话文的翻译和解释:
翻译:
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德的人不会轻易使用。君子平时以左边为尊贵,但在用兵时则以右边为尊贵。兵器是不祥之物,不是君子所应使用的东西,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而且应当以平和淡泊的心态对待。即使取得了胜利,也不应以此为美,如果以此为美,那就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能在天下实现自己的志向的。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尊,凶险的事情以右边为尊。偏将军站在左边,上将军站在右边,这是按照丧礼的仪式来安排的。杀人众多,应当以悲痛的心情来哀悼;取得胜利,也应当以丧礼的仪式来处理。
解释:
1. 兵器是不祥之物:老子认为,兵器代表战争和杀戮,是不祥的象征。有道德的人应该避免使用兵器,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在古代中国,左边通常被认为是尊贵的位置,而右边则与凶险和战争相关。老子用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来说明君子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不同态度。
恬淡为上:即使在使用兵器时,也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以杀人为乐。
胜而不美:胜利不应被视为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战争和杀戮本身就是不幸的。
以丧礼处之:老子认为,战争和杀戮是悲剧,应该以丧礼的方式来处理,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悲痛。
总的来说,这一章表达了老子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强调了道德和仁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