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脩身絜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於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於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於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硃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硃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於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鄴,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於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於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硃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於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於是公子请硃亥。硃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鄴,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硃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平原君负籣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於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原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於赵则有功矣,於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於魏,无功於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於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於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於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於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後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後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硃亥,尽礼侯嬴。遂卻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

解释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无忌为信陵君。当时,范睢从魏国逃亡到秦国,成为秦国的宰相,因为怨恨魏齐,秦国派兵包围了魏国的大梁,击败了魏国的华阳下军,赶走了魏将芒卯。魏王和公子无忌对此非常担忧。

公子无忌为人仁厚,尊重士人,无论士人是否有才能,他都谦逊有礼地对待,从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慢。因此,士人们从方圆数千里之外争相投奔他,他门下聚集了三千食客。当时,诸侯国因为公子无忌的贤能和众多门客,不敢对魏国用兵,魏国得以安宁了十多年。

有一次,公子无忌和魏王下棋,北境传来烽火警报,说赵国军队入侵,即将进入魏国边境。魏王放下棋子,准备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公子无忌阻止他说:“赵王只是在打猎,并不是来入侵的。”于是两人继续下棋。魏王心中不安,心思不在棋局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赵王只是在打猎,并不是来入侵的。”魏王大为惊讶,问公子无忌:“你是怎么知道的?”公子无忌回答:“我的门客中有能深入打探赵王秘密的人,赵王的一举一动,门客都会报告给我,所以我知道。”自此以后,魏王对公子无忌的贤能感到畏惧,不敢再让他参与国政。

魏国有一位隐士叫侯嬴,七十岁,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公子无忌听说后,亲自去拜访他,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修身养性几十年,绝不会因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财物。”于是公子无忌设宴招待宾客。宾客坐定后,公子无忌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尊位,亲自去东门迎接侯嬴。侯嬴穿着破旧的衣服,径直坐上公子的车,毫不谦让,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无忌驾车,态度更加恭敬。侯嬴又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卖肉,希望能绕道去拜访他。”公子无忌驾车进入集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长时间站着与朱亥交谈,暗中观察公子无忌的反应。公子无忌的脸色始终和蔼。当时,魏国的将相、宗室和宾客们都坐满了大厅,等待公子无忌回来开宴。集市上的人都看着公子无忌亲自驾车,随从们都偷偷骂侯嬴。侯嬴见公子无忌的脸色始终不变,便告别朱亥,上车回到公子无忌的府邸。到了府邸,公子无忌请侯嬴坐上座,向宾客们介绍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酣之时,公子无忌起身,向侯嬴敬酒。侯嬴说:“今天我侯嬴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了。我只是个守门人,公子却亲自驾车,在众人面前迎接我,我本不该这样做,但公子却如此厚待我。我之所以故意让公子在集市上久等,是为了让公子更加谦逊,让集市上的人认为我是小人,而公子是能礼贤下士的长者。”于是宴会结束,侯嬴成为公子无忌的上宾。

侯嬴对公子无忌说:“我拜访的那个屠夫朱亥,是个贤能的人,但世人都不了解他,所以他隐居在屠夫之间。”公子无忌多次去拜访朱亥,朱亥却从不回礼,公子无忌感到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败了赵国的长平军,又派兵包围了邯郸。公子无忌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她多次写信给魏王和公子无忌,请求魏国出兵救援赵国。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救援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很快就要攻下赵国,如果诸侯国敢救援赵国,等我攻下赵国后,一定会先派兵攻打他们。”魏王害怕了,派人阻止晋鄙,让军队驻扎在鄴城,名义上是救援赵国,实际上是在观望。平原君的使者接连不断地来到魏国,责备公子无忌说:“我之所以与公子结为姻亲,是因为公子有高尚的义气,能急人之困。现在邯郸很快就要投降秦国了,而魏国的援兵却迟迟不到,公子的义气在哪里?即使公子看不起我,放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无忌非常担忧,多次请求魏王出兵,并让门客们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听公子无忌的劝告。公子无忌自知无法说服魏王,便决定不独自求生而让赵国灭亡,于是召集门客,准备了百余辆战车,打算带着门客去与秦军拼命,与赵国共存亡。

路过东门时,公子无忌见到侯嬴,把自己打算与秦军拼命的事告诉了他。告别后,公子无忌走了几里路,心里感到不快,说:“我对待侯嬴已经够好了,天下人都知道,现在我要去赴死,侯嬴却连一句话都没说,难道我有什么过失吗?”于是他又驾车返回,问侯嬴。侯嬴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他说:“公子喜欢士人,名闻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带着门客去与秦军拼命,这就像把肉投给饿虎,能有什么作用呢?还谈什么门客?但公子对我如此厚待,公子去赴死,我却不送行,所以我知道公子会回来。”公子无忌再次行礼,向侯嬴请教。侯嬴屏退旁人,悄悄对公子无忌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宠幸,能自由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偷出兵符。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三年,从魏王以下的人都想为她父亲报仇,但没人能做到。如姬曾向公子哭泣,公子派门客砍下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去死,只是没有机会。如果公子开口请如姬帮忙,如姬一定会答应,这样公子就能拿到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上救援赵国,西退秦国,这是五霸的功业啊!”公子无忌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偷出了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无忌。

公子无忌出发前,侯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国家的利益,公子可以灵活行事。如果公子拿到兵符后,晋鄙不交出兵权,反而请示魏王,事情就危险了。我的门客朱亥可以跟公子一起去,他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命令,那就最好;如果不听,就让朱亥杀了他。”公子无忌听后哭了。侯嬴问:“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公子无忌说:“晋鄙是位老将,我担心他不听命令,一定会杀了他,所以感到悲伤,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无忌请朱亥同行。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集市上杀猪的屠夫,公子却多次来看望我,我之所以不答谢,是因为小礼节没什么用。现在公子有了急事,正是我效命的时候。”于是朱亥与公子无忌同行。公子无忌向侯嬴告别。侯嬴说:“我本该跟公子一起去,但我老了,不能去了。我会计算公子到达晋鄙军队的日子,到那天,我会面向北方自刎,以送别公子。”公子无忌于是出发。

到了鄴城,公子无忌假传魏王的命令,要取代晋鄙。晋鄙核对兵符后,心中怀疑,举手看着公子无忌说:“我现在统领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肩负着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只带了一辆车来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他不想交出兵权。朱亥从袖中拿出四十斤重的铁椎,一椎打死了晋鄙,公子无忌于是接管了晋鄙的军队。他整顿军队,下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家;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赡养父母。”最后选出了八万精兵,进军攻打秦军。秦军撤退,公子无忌成功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无忌,平原君背着箭袋为公子无忌引路。赵王再次行礼说:“自古以来,贤人没有能比得上公子的。”当时,平原君也不敢与公子无忌相比。公子无忌与侯嬴告别,到达军营后,侯嬴果然面向北方自刎了。

魏王对公子无忌偷走兵符、假传命令杀死晋鄙非常愤怒,公子无忌也自知有罪。在击退秦国、保全赵国后,公子无忌派将领将军队带回魏国,自己则与门客留在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无忌假传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保全赵国,便与平原君商议,打算封给公子无忌五座城。公子无忌听说后,心中骄傲,脸上露出自得的神色。有位门客劝他说:“有些事情不能忘记,有些事情不能不忘记。别人对公子有恩,公子不能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希望公子能忘记。况且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去救援赵国,对赵国来说是有功的,但对魏国来说,公子并不是忠臣。公子却因此骄傲自满,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公子无忌听后立刻自责,仿佛无地自容。赵王亲自打扫道路迎接公子无忌,以主人的礼节,请公子无忌从西阶上殿。公子无忌侧身谦让,从东阶上殿。他自称有罪,辜负了魏国,对赵国也没有功劳。赵王陪他喝酒到晚上,最终不忍心献上五座城,因为公子无忌过于谦让。公子无忌最终留在赵国。赵王将鄗城封给公子无忌作为封地,魏国也重新将信陵封给公子无忌。公子无忌留在了赵国。

公子无忌听说赵国有两位隐士毛公和薛公,毛公隐藏在赌徒中,薛公隐藏在卖酒的人家。公子无忌想见他们,两人却躲着不见。公子无忌打听到他们的住处,便悄悄去拜访他们,与他们交往,相处得非常愉快。平原君听说后,对他的夫人说:“我原本听说夫人的弟弟公子无忌是天下无双的人物,现在听说他竟然与赌徒和卖酒的人交往,公子无忌真是个狂妄的人。”夫人把这话告诉了公子无忌。公子无忌便向夫人告辞,说:“我原本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违背魏王的命令去救援赵国,以成全平原君的名声。现在看来,平原君的交往只是豪举,并不是真正寻求贤士。我在大梁时,就听说毛公和薛公是贤士,到了赵国,生怕见不到他们。我与他们交往,还担心他们不愿意接纳我,现在平原君却以此为耻,看来他并不值得我交往。”于是公子无忌准备离开。夫人把这话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立刻脱帽谢罪,坚决挽留公子无忌。平原君的门客们听说后,有一半人离开平原君,投奔了公子无忌,天下的士人也纷纷投奔公子无忌,公子无忌的门客数量超过了平原君。

公子无忌在赵国住了十年,没有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无忌在赵国,日夜派兵向东攻打魏国。魏王非常担忧,派使者去请公子无忌回国。公子无忌害怕魏王责怪他,便告诫门客:“谁敢为魏王的使者通报,我就处死他。”门客们都背弃魏国,投奔赵国,没人敢劝公子无忌回国。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无忌,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名闻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在背后支持。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危急,公子却不关心,如果秦国攻破大梁,毁掉先王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立于天下呢?”话还没说完,公子无忌脸色大变,立刻命令驾车回国救援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无忌,两人相对哭泣,魏王将上将军的印信交给公子无忌,公子无忌于是统领魏国军队。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无忌派使者遍告诸侯。诸侯听说公子无忌担任魏国大将,纷纷派兵救援魏国。公子无忌率领五国联军在河外击败秦军,赶走了秦将蒙骜。随后,公子无忌乘胜追击秦军,一直打到函谷关,压制了秦军,秦军不敢出战。当时,公子无忌的威名震动天下,诸侯的门客们纷纷向公子无忌进献兵法,公子无忌将这些兵法命名为“魏公子兵法”,因此世俗称之为《魏公子兵法》。

秦王对此非常担忧,便用万斤黄金贿赂魏国,寻找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诋毁公子无忌,说:“公子在外流亡十年,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的军队都归他指挥,诸侯只听说有魏公子,没听说有魏王。公子也想趁机自立为王,诸侯畏惧公子的威名,正打算共同拥立他。”秦王多次派人散布谣言,假装祝贺公子无忌即将成为魏王。魏王每天听到这些谣言,渐渐信以为真,最终派人取代了公子无忌的兵权。公子无忌自知再次因为谣言被废,便称病不上朝,与门客们日夜饮酒,沉迷于酒色。这样过了四年,公子无忌最终因饮酒过度而死。同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国听说公子无忌去世,便派蒙骜攻打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设立了东郡。此后,秦国逐渐蚕食魏国,十八年后俘虏了魏王,屠灭了大梁。

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多次听说公子无忌的贤能。他当上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都会祭祀公子无忌。高祖十二年,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后,为公子无忌设置了五户守墓人,世世代代在四季祭祀公子无忌。

太史公说:我曾经过大梁的废墟,寻找所谓的夷门。夷门是大梁的东门。天下诸侯的公子中也有喜欢士人的,但信陵君能够与隐士交往,不耻下交,这是有原因的。他的名声冠绝诸侯,确实不虚。汉高祖每次经过大梁,都让百姓祭祀他,从未间断。

信陵君礼贤下士,邻国因此不敢对魏国用兵。他深知朱亥的才能,对侯嬴也极为礼遇。他假传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最终拒绝了赵国的封地。毛公和薛公受到他的重视,他们的名声将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