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征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听以爵不以众言参验,用一人为门户者,可亡也。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饕贪而无厌,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喜淫辞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很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羁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间谋计,下与民事者,可亡也。民信其相,下不能其上,主爱信之而弗能废者,可亡也。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课试,而好以各问举错,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轻其适正,庶子称衡,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太子已置,而娶于强敌以为后妻,则太子危,如是,则群臣易虑者,可亡也。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出君在外而国更置,质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则国摧;国摧者,可亡也。挫辱大臣而狎其身,刑戮小民而逆其使,怀怒思耻而专习则贼生,贼生者,可亡也。大臣两重,父兄众强,内党外援以争事势者,可亡也。婢妾之言听,爱玩之智用,外内悲惋而数行不法者,可亡也。简侮大臣,无礼父兄,劳苦百姓,杀戮不辜者,可亡也。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无地固,城郭恶,无畜积,财物寡,无守战之备而轻攻伐者,可亡也。种类不寿,主数即世,婴兒为君,大臣专制,树羁旅以为党,数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太子尊显,徒属众强,多大国之交,而威势蚤具者,可亡也。变褊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贵臣相妒,大臣隆盛,外藉敌国,内困百姓,以攻怨雠,而人主弗诛者,可亡也。君不肖而侧室贤,太子轻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则国躁;国躁者,可亡也。藏恕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赠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出军命将太重,边地任守太尊,专制擅命,径为而无所请者,可亡也。后妻淫乱,主母畜秽,外内混通,男女无别,是谓两主;两主者,可亡也,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谒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大臣甚贵,偏党众强,壅塞主断而重擅国者,可亡也。私门之官用,马府之世绌,乡曲之善举者,可亡也。官职之劳废,贵私行而贱公功者,可亡也。公家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于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不为人主之孝,而慕瓜夫之孝,不顾社稷之利,而听主母之令,女子用国,刑馀用事者,可亡也。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亲臣进而故人退,不肖用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大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公胥公孙与民同门,暴慠其邻者,可亡也。
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夫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亡王之机,必其治乱,其强弱相踦者也。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以为亡征之君风雨者,其兼天下不难矣。

解释

《韩非子·亡征》是韩非子论述国家灭亡征兆的一篇文章。韩非子列举了多种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现象,并指出这些征兆并不必然导致国家灭亡,但如果君主不能及时纠正,国家就可能会走向衰亡。以下是该篇内容的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白话文翻译:

  1. 国家弱小,家族强大,君主权力轻,臣子权力重: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 简化法律禁令,专注于谋略,荒废内政,依赖外部援助: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 群臣热衷于学术,贵族子弟喜欢辩论,商人囤积财富,百姓生活困苦: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 喜好修建宫殿、台榭、池塘,追求车马、服饰、器物的奢华,劳民伤财: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5. 迷信时日、鬼神、卜筮,热衷于祭祀: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6. 听取意见只看爵位,不参考众人意见,只信任一人: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7. 官职可以通过重金获得,爵禄可以通过贿赂得到: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8. 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喜好与厌恶都不明确: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9. 贪得无厌,追求眼前利益: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0. 喜欢华丽的言辞而不顾法律,热衷于辩论而不求实际效果,过分追求文采而不顾实际功绩: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1. 浅薄易见,秘密泄露,不能保密,与群臣的谈话被广泛传播: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2. 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好胜心强,不顾国家利益,轻率自信: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3. 依赖外部援助而忽视邻国,依仗强大国家的救援而欺侮邻近的弱小国家: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4. 外国侨民和游士,大量财富在外,上层参与谋划,下层参与民事: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5. 百姓信任宰相,下级不服从上级,君主宠信宰相而不能废黜: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6. 不任用国内的杰出人才,反而寻求国外的士人,不根据功绩选拔,而是根据个人喜好提拔,外国侨民崛起,凌驾于旧有制度之上: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7. 轻视嫡长子,庶子与嫡子争权,太子未定而君主去世: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8. 自大而不悔改,国家混乱而自我感觉良好,不估量国内资源而轻视邻国和敌人: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19. 国家弱小而不甘居下位,力量不足而不畏惧强国,无礼而侮辱强大的邻国,贪婪而拙于外交: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0. 太子已立,却娶强敌的女儿为后妻,导致太子地位不稳,群臣因此改变立场: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1. 胆小怯懦,优柔寡断,明知应该行动却不敢果断执行: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2. 君主在外,国内另立新君,太子作为人质未归,君主更换太子,导致国家崩溃: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3. 挫辱大臣,亲近小人,刑罚百姓而违背民心,大臣怀怒思耻,专权则生贼: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4. 大臣权力过重,宗族势力强大,内外勾结争夺权势: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5. 听从婢妾的言论,宠爱玩物的智慧,内外悲叹,屡次违法: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6. 简慢侮辱大臣,无礼对待宗族,劳苦百姓,滥杀无辜: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7. 喜欢用智谋歪曲法律,时常以私行干预公事,法律禁令频繁变动,号令反复无常: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8. 没有坚固的城防,城郭破败,没有积蓄,财物匮乏,没有守战的准备而轻率发动战争: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29. 君主寿命不长,频繁更换君主,幼子继位,大臣专权,外国侨民结成党派,频繁割地以求外交: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0. 太子地位尊贵,党羽众多,结交大国,威势早成: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1. 性情急躁,轻率易怒,心胸狭隘,不顾后果: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2. 君主多怒,喜好用兵,忽视根本教育,轻视战争准备: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3. 权贵大臣互相嫉妒,大臣势力过盛,外部依赖敌国,内部百姓困苦,攻打仇敌而君主不加以制止: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4. 君主无能而侧室贤能,太子轻浮而庶子强势,官吏软弱而百姓桀骜,导致国家动荡: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5. 隐藏怨恨而不发泄,悬而未决的罪行不加以惩治,群臣暗中赠礼,愈加忧惧,长期不明真相: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6. 出兵任命将领权力过大,边地守将地位过高,专权擅命,不经请示擅自行动: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7. 后妻淫乱,主母行为不端,内外混通,男女无别,导致双重权威: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8. 后妻地位低贱而婢妾地位高贵,太子卑微而庶子尊贵,宰相轻而典谒重,导致内外混乱: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39. 大臣地位过高,党羽众多,壅塞君主决策,专擅国政: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0. 私门官员被任用,马府世族被排斥,乡曲善人被举荐: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1. 官职的功劳被废弃,重视私行而轻视公功: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2. 国家空虚而大臣富有,正户贫困而寄寓者富裕,耕战之士困苦,末作之民获利: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3. 见到大利而不去争取,听到祸端而不做准备,浅薄于争守之事,却以仁义自饰: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4. 不顾君主的孝道,却羡慕瓜夫的孝行,不顾国家利益,听从主母的命令,女子掌权,刑馀之人当政: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5. 言辞辩驳而不合法度,心智聪慧而无权术,君主多才而不依法度行事: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6. 亲信大臣被提拔,故旧被排斥,不肖之人掌权,贤良之人被埋没,无功者显贵,劳苦者卑微,导致下民怨恨: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7. 父兄大臣俸禄超过功劳,服饰超越等级,宫室供养过于奢侈,而君主不加禁止,导致臣子贪得无厌: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48. 公胥公孙与百姓同门,暴虐傲慢对待邻国:这样的国家可能会灭亡。

总结:韩非子指出,这些“亡征”并不是说国家一定会灭亡,而是说这些现象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就像木头虽然被虫蛀,但没有强风不会折断;墙虽然有裂缝,但没有大雨不会倒塌。如果一个万乘之国的君主能够运用权术、执行法律,成为这些“亡征”的风雨,那么他统一天下就不难了。

解释:

韩非子通过列举各种可能导致国家灭亡的现象,强调了君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君主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权术、执行法律,及时纠正各种不良现象。如果君主不能做到这些,国家就会因为这些“亡征”而走向灭亡。韩非子的这些观点反映了他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即强调法治、权术和君主的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