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腹部中穴歌
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交、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膀门二寸,侠脐天枢,期、章二门,不可不知。
这段内容出自《针灸大成》卷四,名为“腹部中穴歌”,实际上是以歌诀的形式列举了人体腹部的主要穴位。下面我将逐句翻译并解释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翻译:
- 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交、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膀门二寸,侠脐天枢,期、章二门,不可不知。
白话文翻译:
- 天突、璇玑: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璇玑穴位于天突穴下方。
- 华盖、紫宫:华盖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紫宫穴位于华盖穴下方。
- 玉堂、膻中:玉堂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 中庭、鸠尾:中庭穴位于胸骨下端,鸠尾穴位于胸骨剑突下方。
- 巨阙、上脘:巨阙穴位于脐上6寸,上脘穴位于脐上5寸。
- 中脘、建里: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建里穴位于脐上3寸。
- 下脘、水分:下脘穴位于脐上2寸,水分穴位于脐上1寸。
- 神阙、交、海:神阙穴即肚脐,交穴位于神阙穴下方,海穴位于交穴下方。
- 石门、关元:石门穴位于脐下2寸,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
- 中极、曲骨:中极穴位于脐下4寸,曲骨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
- 膀门二寸:膀门穴位于脐旁2寸。
- 侠脐天枢: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
- 期、章二门: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章门穴位于第11肋游离端下方。
解释:
这些穴位都是腹部的重要穴位,分别位于胸骨、脐部及其周围。它们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常用于调理脾胃、疏肝理气、补肾壮阳等。例如:
- 膻中穴:常用于治疗胸闷、心悸、咳嗽等。
- 中脘穴:常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呕吐等。
- 关元穴:常用于治疗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
- 天枢穴:常用于治疗腹痛、腹泻、便秘等。
了解这些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对于针灸治疗和日常保健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