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初生调护
怀娠:
怀娠之后,必须饮食有常,起居自若,使神全气和,则胎常安,生子必伟。最忌食热毒等物,庶生儿免有脐突疮痈。
初诞:
婴儿在胎,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初离母体,口有液毒,啼声未出,急用软绵裹大人指,拭儿口中恶汁,得免痘疮之患。或有时气侵染,只出肤疮,易为调理。
回气(俗谓草迷):
初生气欲绝,不能啼者,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急以绵絮包裹抱怀中,未可断脐,且将胞衣置炭火炉中烧之,仍作大纸捻,蘸清油点着于脐带上,往来遍燎之。盖脐带得火气,由脐入腹,更以热醋汤洗脐带,须臾气回,啼声如常,方可浴洗毕,断脐带。
便结:
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大人以温水漱了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处咂三五次,每次要漱口,以红赤为度,须臾自通。
浴儿:
浴儿用猪胆一枚,投汤中,免生疮疥。浴时看汤冷热,无令儿惊而成疾也。
断脐:
断脐不可用刀剪,须隔单衣咬断,后将暖气呵七遍,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附上,当留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中寒,令儿肚中不调,或成内吊。若先断后浴,恐水入脐中,令儿腹痛。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者,宜急剔去,不然,虫自入腹成疾。断脐之后,宜用热艾厚裹,包用白绵。若浴儿将水入脐中,或尿在裙包之内,湿气伤脐;或解脱裙包,为风冷邪气所侵,皆令儿脐肿,多啼不乳,即成脐风。
脐风:
儿初生六七日,患脐风,百无一活。用青绢包大人指,蘸温水于儿上下牙根上,将如粟米大红泡子,拭破即愈。
剃头:
小儿月满剃头,须就温暖避风处。剃后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叶同研,却入生麻油三四滴,腻粉拌和头上拭,以避风伤,免生疮疥热毒。
护养:
小儿脾胃嫩弱,父母或以口物饲之,不能克化,必致成疾。小儿于天气和暖,宜抱出日中嬉戏,频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肉坚,可耐风寒,不致疾病。
抱小儿勿泣,恐泪入儿眼,令眼枯。
小儿夜啼,用灯心烧灰,涂乳上与吃,即止。
小儿腹胀,用韭菜根捣汁和猪脂煎服。
小儿头疮,用生芝麻口中嚼烂,涂之,切忌不可搽药。
小儿患秋痢,与枣食之良,或与柿饼子食。
小儿宜以菊花为枕,则清头目。
小儿入夏,令缝囊盛杏仁七个去皮尖,佩之,闻雷声不俱。
小儿一期之内,衣服宜以故帛、故绵为之。用新太暖,令肌内缓弱,蒸热成病。不可裹足复顶,致阳气不出,多发热。
小儿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鸡肉能生蛔虫,宜忌之,非三岁以上勿食。
忍三分寒,吃七分饱,多揉肚,少洗澡。
小儿不可令就瓢及瓶饮水,语言多讷。
小儿勿令入神庙中,恐神精闪灼,生怖畏。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怀娠(怀孕期间的调护)

原文:怀娠之后,必须饮食有常,起居自若,使神全气和,则胎常安,生子必伟。最忌食热毒等物,庶生儿免有脐突疮痈。
翻译:怀孕后,孕妇的饮食和起居要有规律,保持精神安宁、气血调和,这样胎儿才能安稳发育,生下的孩子也会健康强壮。最忌讳食用热性和有毒的食物,以免新生儿出现脐突、疮痈等问题。
解释:孕期调护强调饮食起居的规律性和平和的心态,避免食用对胎儿有害的食物,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初诞(新生儿出生时的调护)

原文:婴儿在胎,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初离母体,口有液毒,啼声未出,急用软绵裹大人指,拭儿口中恶汁,得免痘疮之患。或有时气侵染,只出肤疮,易为调理。
翻译:婴儿在母体内依赖胎液滋养。刚出生时,口中可能有胎毒,如果还未啼哭,应赶紧用软布裹住大人的手指,擦拭婴儿口中的污液,这样可以避免痘疮的发生。如果受到时气侵染,只会出现皮肤疮,容易调理。
解释:新生儿出生时,口腔内可能有胎毒,需及时清理,避免引发痘疮等疾病。

回气(新生儿窒息的处理)

原文:初生气欲绝,不能啼者,必是难产。或冒寒所致,急以绵絮包裹抱怀中,未可断脐,且将胞衣置炭火炉中烧之,仍作大纸捻,蘸清油点着于脐带上,往来遍燎之。盖脐带得火气,由脐入腹,更以热醋汤洗脐带,须臾气回,啼声如常,方可浴洗毕,断脐带。
翻译:新生儿出生时气息微弱,无法啼哭,可能是难产或受寒所致。此时应赶紧用棉絮包裹住婴儿,抱在怀中,不要立即剪断脐带,同时将胎盘放在炭火炉中烧,再用大纸捻蘸清油点燃,在脐带上反复燎烤。脐带通过火气将热量传入腹部,再用热醋汤洗脐带,很快婴儿就会恢复气息,啼哭如常,这时才能洗澡并剪断脐带。
解释:新生儿窒息时,需通过保暖和加热脐带的方式,帮助婴儿恢复呼吸。

便结(新生儿便秘的处理)

原文: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大人以温水漱了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处咂三五次,每次要漱口,以红赤为度,须臾自通。
翻译:新生儿如果大小便不通,腹胀难忍,应让大人用温水漱口后,吸吮婴儿的前胸、后背、脐下、手心、脚心共七处,每处吸吮三五次,每次吸吮后都要漱口,直到皮肤发红为止,很快大小便就会通畅。
解释:通过吸吮的方式刺激婴儿的穴位,帮助其排便。

浴儿(新生儿洗澡的注意事项)

原文:浴儿用猪胆一枚,投汤中,免生疮疥。浴时看汤冷热,无令儿惊而成疾也。
翻译:给新生儿洗澡时,可在水中加入一枚猪胆,避免生疮疥。洗澡时要注意水温,不要让婴儿受惊而生病。
解释:洗澡时加入猪胆可以预防皮肤病,同时要注意水温,避免婴儿受惊。

断脐(剪断脐带的注意事项)

原文:断脐不可用刀剪,须隔单衣咬断,后将暖气呵七遍,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附上,当留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中寒,令儿肚中不调,或成内吊。若先断后浴,恐水入脐中,令儿腹痛。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者,宜急剔去,不然,虫自入腹成疾。断脐之后,宜用热艾厚裹,包用白绵。若浴儿将水入脐中,或尿在裙包之内,湿气伤脐;或解脱裙包,为风冷邪气所侵,皆令儿脐肿,多啼不乳,即成脐风。
翻译:剪断脐带时不要用刀剪,应隔着单衣咬断,然后用暖气呵七遍,将脐带缠绕至婴儿足部,长度应留六寸,过长会伤及肌肉,过短则会导致婴儿受寒,引起肚腹不适或内吊。如果先剪断脐带再洗澡,水可能会进入脐中,导致婴儿腹痛。剪断脐带后,如果脐带中有虫,应立即剔除,否则虫会进入腹部引发疾病。剪断脐带后,应用热艾草厚厚包裹,再用白绵包好。如果洗澡时水进入脐中,或尿布湿气侵入脐部,或解开包裹时受风寒侵袭,都会导致脐部肿胀,婴儿啼哭不止、不喝奶,形成脐风。
解释:剪断脐带时要注意方法,避免感染和受寒,剪断后要妥善处理,防止脐部感染。

脐风(脐风的处理方法)

原文:儿初生六七日,患脐风,百无一活。用青绢包大人指,蘸温水于儿上下牙根上,将如粟米大红泡子,拭破即愈。
翻译:新生儿出生六七天内患脐风,几乎无法存活。可用青绢包住大人的手指,蘸温水在婴儿上下牙根处擦拭,将如粟米大小的红泡擦破即可治愈。
解释:脐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及时处理,避免危及生命。

剃头(新生儿剃头的注意事项)

原文:小儿月满剃头,须就温暖避风处。剃后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叶同研,却入生麻油三四滴,腻粉拌和头上拭,以避风伤,免生疮疥热毒。
翻译:新生儿满月剃头时,应在温暖避风的地方进行。剃头后,将三枚杏仁去皮尖研碎,加入三片薄荷一起研磨,再加入三四滴生麻油和腻粉,调和后涂抹在婴儿头上,避免受风,防止生疮疥热毒。
解释:剃头时要注意保暖,剃头后涂抹药膏,防止皮肤病。

护养(新生儿的日常护养)

原文:小儿脾胃嫩弱,父母或以口物饲之,不能克化,必致成疾。小儿于天气和暖,宜抱出日中嬉戏,频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肉坚,可耐风寒,不致疾病。抱小儿勿泣,恐泪入儿眼,令眼枯。小儿夜啼,用灯心烧灰,涂乳上与吃,即止。小儿腹胀,用韭菜根捣汁和猪脂煎服。小儿头疮,用生芝麻口中嚼烂,涂之,切忌不可搽药。小儿患秋痢,与枣食之良,或与柿饼子食。小儿宜以菊花为枕,则清头目。小儿入夏,令缝囊盛杏仁七个去皮尖,佩之,闻雷声不俱。小儿一期之内,衣服宜以故帛、故绵为之。用新太暖,令肌内缓弱,蒸热成病。不可裹足复顶,致阳气不出,多发热。小儿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鸡肉能生蛔虫,宜忌之,非三岁以上勿食。忍三分寒,吃七分饱,多揉肚,少洗澡。小儿不可令就瓢及瓶饮水,语言多讷。小儿勿令入神庙中,恐神精闪灼,生怖畏。
翻译:新生儿的脾胃娇弱,父母如果用嘴喂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引发疾病。天气暖和时,应多抱婴儿到户外晒太阳,经常接触风和阳光,能使气血凝实、筋骨强壮,增强抵抗力。抱婴儿时不要哭泣,以免眼泪流入婴儿眼中,导致眼疾。婴儿夜啼时,可用灯心草烧灰,涂在乳头上喂食,即可止啼。婴儿腹胀时,可用韭菜根捣汁与猪油煎服。婴儿头疮时,可用生芝麻嚼烂后涂抹,切忌用药。婴儿患秋痢时,可喂食枣或柿饼。婴儿宜用菊花做枕头,可以清头目。夏季时,可缝制小袋装入七个去皮尖的杏仁,让婴儿佩戴,听到雷声时不会害怕。婴儿一岁以内,衣服宜用旧布、旧棉制作,新布太暖和,容易导致婴儿肌肉松弛、发热生病。不要裹足和盖住头顶,以免阳气无法散发,导致发热。婴儿不宜过早食用肉类,以免损伤脾胃,引发虫积、疳积,鸡肉容易生蛔虫,应避免食用,三岁以前不要吃肉。让婴儿适当受寒,吃七分饱,多揉肚子,少洗澡。不要让婴儿用瓢或瓶喝水,以免影响语言发育。不要让婴儿进入神庙,以免受到神灵的惊吓,产生恐惧。
解释:新生儿的护养要注意饮食、衣着、生活习惯等,避免过度保暖和过早食用肉类,适当接触阳光和风,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