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鼻口门
鼻有息肉:迎香。衄血:风府风池合谷三间二间后溪前谷委中申脉昆仑厉兑上星隐白。
鼽衄:风府二间迎香。
鼻塞:上星临泣百会前谷厉兑合谷迎香。
鼻流清涕:人中上星风府。
脑泻,鼻中臭涕出:曲差上星。
鼻衄:上星(灸二七壮)绝骨顖会又一法: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
久病流涕不禁:百会(灸)。
口干:尺泽曲泽大陵二间少商商阳。
咽干:太渊鱼际。
消渴: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百日以上者,切不可灸)。
唇干有涎:下廉。
舌干涎出:复溜。
唇干饮不下:三间少商。
唇动如虫行:水沟。
唇肿:迎香。
口喎眼喎: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地仓丝竹空。
口噤: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厉兑。
失音不语:间使支沟灵道鱼际合谷阴谷复溜然谷。
舌缓:太渊合谷冲阳内庭昆仑三阴交风府。
舌强:哑门少商鱼际二间中冲阴谷然谷。
舌黄:鱼际。
齿寒:少海。
齿痛:商阳。
齿龋恶风:合谷厉兑。
齿龋:少海小海阳谷液门二间内庭厉兑。
龈痛:角孙小海。
舌齿腐:承浆劳宫(各一壮)。
牙疼:曲池少海阳谷阳溪二间液门颊车内庭吕细(在内踝骨尖上,灸二七壮)。
上牙疼:人中太渊吕细灸臂上起肉中,五壮。
下牙疼:龙玄(在侧腕交叉脉)承浆合谷腕上五寸,两筋中间,灸五壮。
不能嚼物:角孙。
牙疳蚀烂,生疮:承浆(壮如小筋头大,灸七壮)。

《针灸大成》卷八·鼻口门的内容主要涉及鼻部和口部相关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以下是对该部分内容的白话文翻译和解释:


1. 鼻有息肉

  • 穴位:迎香。
  • 解释: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生长的良性肿物,针灸迎香穴有助于缓解症状。

2. 鼻衄(鼻出血)

  • 穴位:风府、风池、合谷、三间、二间、后溪、前谷、委中、申脉、昆仑、厉兑、上星、隐白。
  • 解释:鼻出血时,可以针灸这些穴位来止血。

3. 鼽衄(鼻塞流涕伴出血)

  • 穴位:风府、二间、迎香。
  • 解释:鼻塞流涕并伴有出血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4. 鼻塞

  • 穴位:上星、临泣、百会、前谷、厉兑、合谷、迎香。
  • 解释:鼻塞时,针灸这些穴位有助于通鼻窍。

5. 鼻流清涕

  • 穴位:人中、上星、风府。
  • 解释:鼻腔流清涕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6. 脑泻,鼻中臭涕出

  • 穴位:曲差、上星。
  • 解释:脑泻是指脑部疾病引起的鼻中流出臭涕,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改善症状。

7. 鼻衄(鼻出血)

  • 穴位:上星(灸二七壮)、绝骨、顖会。另一方法: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
  • 解释:鼻出血时,可以通过灸这些穴位来止血。

8. 久病流涕不禁

  • 穴位:百会(灸)。
  • 解释:长期流涕不止时,灸百会穴可以缓解症状。

9. 口干

  • 穴位:尺泽、曲泽、大陵、二间、少商、商阳。
  • 解释:口干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生津止渴。

10. 咽干

  • 穴位:太渊、鱼际。
  • 解释:咽喉干燥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不适。

11. 消渴(糖尿病)

  • 穴位: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百日以上者,切不可灸)。
  • 解释:消渴症(糖尿病)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血糖,但病程超过百日的患者不宜灸。

12. 唇干有涎

  • 穴位:下廉。
  • 解释:嘴唇干燥并伴有流涎时,针灸下廉穴可以缓解症状。

13. 舌干涎出

  • 穴位:复溜。
  • 解释:舌头干燥并流涎时,针灸复溜穴可以改善症状。

14. 唇干饮不下

  • 穴位:三间、少商。
  • 解释:嘴唇干燥且难以饮水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不适。

15. 唇动如虫行

  • 穴位:水沟。
  • 解释:嘴唇不由自主地抽动时,针灸水沟穴可以缓解症状。

16. 唇肿

  • 穴位:迎香。
  • 解释:嘴唇肿胀时,针灸迎香穴可以消肿。

17. 口喎眼喎(口眼歪斜)

  • 穴位:颊车、水沟、列缺、太渊、合谷、二间、地仓、丝竹空。
  • 解释:口眼歪斜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18. 口噤(牙关紧闭)

  • 穴位: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内庭、厉兑。
  • 解释:牙关紧闭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19. 失音不语

  • 穴位:间使、支沟、灵道、鱼际、合谷、阴谷、复溜、然谷。
  • 解释:失音或不能说话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改善症状。

20. 舌缓(舌头活动不灵活)

  • 穴位:太渊、合谷、冲阳、内庭、昆仑、三阴交、风府。
  • 解释:舌头活动不灵活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改善症状。

21. 舌强(舌头僵硬)

  • 穴位:哑门、少商、鱼际、二间、中冲、阴谷、然谷。
  • 解释:舌头僵硬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22. 舌黄

  • 穴位:鱼际。
  • 解释:舌头发黄时,针灸鱼际穴可以改善症状。

23. 齿寒

  • 穴位:少海。
  • 解释:牙齿感到寒冷时,针灸少海穴可以缓解不适。

24. 齿痛

  • 穴位:商阳。
  • 解释:牙齿疼痛时,针灸商阳穴可以缓解疼痛。

25. 齿龋恶风

  • 穴位:合谷、厉兑。
  • 解释:龋齿并伴有恶风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26. 齿龋

  • 穴位:少海、小海、阳谷、液门、二间、内庭、厉兑。
  • 解释:龋齿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27. 龈痛

  • 穴位:角孙、小海。
  • 解释:牙龈疼痛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28. 舌齿腐

  • 穴位:承浆、劳宫(各一壮)。
  • 解释:舌头或牙齿腐烂时,灸这些穴位可以改善症状。

29. 牙疼

  • 穴位:曲池、少海、阳谷、阳溪、二间、液门、颊车、内庭、吕细(在内踝骨尖上,灸二七壮)。
  • 解释:牙疼时,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30. 上牙疼

  • 穴位:人中、太渊、吕细。灸臂上起肉中,五壮。
  • 解释:上牙疼痛时,针灸这些穴位并灸臂上肉中,可以缓解疼痛。

31. 下牙疼

  • 穴位:龙玄(在侧腕交叉脉)、承浆、合谷。腕上五寸,两筋中间,灸五壮。
  • 解释:下牙疼痛时,针灸这些穴位并灸腕上五寸处,可以缓解疼痛。

32. 不能嚼物

  • 穴位:角孙。
  • 解释:不能咀嚼食物时,针灸角孙穴可以改善症状。

33. 牙疳蚀烂,生疮

  • 穴位:承浆(壮如小筋头大,灸七壮)。
  • 解释:牙齿腐烂生疮时,灸承浆穴可以改善症状。

总结:

该部分内容详细列举了鼻部和口部相关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涉及鼻息肉、鼻出血、鼻塞、口干、咽干、消渴、唇干、舌干、齿痛、牙疳等多种症状。每种症状都对应了特定的穴位,并说明了针灸或灸法的具体操作。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针灸在治疗鼻口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和独特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