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痹厥门
风痹:尺泽阳辅。
积痹痰痹:膈俞。
寒厥:太渊液门。
痿厥:丘墟。
尸厥如死及不知人事:灸厉兑(三壮)。
身寒痹:曲池列缺环跳风市委中商丘中封临泣。
逆厥:阳辅临泣章门如脉绝,灸间使,或针复溜。
尸厥:列缺中冲金门大都内庭厉兑隐白大敦。
四肢厥:尺泽小海支沟前谷三里三阴交曲泉照海太溪内庭行间大都。

白话文翻译

风痹:治疗风痹,可以针刺尺泽穴和阳辅穴。

积痹和痰痹:治疗积痹和痰痹,可以针刺膈俞穴。

寒厥:治疗寒厥,可以针刺太渊穴和液门穴。

痿厥:治疗痿厥,可以针刺丘墟穴。

尸厥如死及不知人事:治疗尸厥,症状如死且不知人事,可以灸厉兑穴(灸三壮)。

身寒痹:治疗身寒痹,可以针刺曲池、列缺、环跳、风市、委中、商丘、中封、临泣等穴。

逆厥:治疗逆厥,可以针刺阳辅、临泣、章门穴。如果脉象微弱,可以灸间使穴,或者针刺复溜穴。

尸厥:治疗尸厥,可以针刺列缺、中冲、金门、大都、内庭、厉兑、隐白、大敦等穴。

四肢厥:治疗四肢厥冷,可以针刺尺泽、小海、支沟、前谷、三里、三阴交、曲泉、照海、太溪、内庭、行间、大都等穴。

解释

这段内容出自《针灸大成》卷八·痹厥门,主要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的痹症和厥症的针灸治疗方法。具体解释如下:

  1. 风痹:风痹是由于风邪侵袭导致的痹症,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尺泽穴和阳辅穴是治疗风痹的常用穴位。

  2. 积痹和痰痹:积痹和痰痹是由于体内痰湿积聚导致的痹症,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膈俞穴是治疗此类痹症的常用穴位。

  3. 寒厥:寒厥是由于寒邪侵袭导致的厥症,表现为四肢冰冷、意识模糊。太渊穴和液门穴是治疗寒厥的常用穴位。

  4. 痿厥:痿厥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厥症,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萎缩。丘墟穴是治疗痿厥的常用穴位。

  5. 尸厥如死及不知人事:尸厥是一种严重的厥症,表现为意识丧失、如死状。灸厉兑穴可以治疗此类症状。

  6. 身寒痹:身寒痹是由于寒邪侵袭全身导致的痹症,表现为全身寒冷、关节疼痛。曲池、列缺、环跳、风市、委中、商丘、中封、临泣等穴是治疗身寒痹的常用穴位。

  7. 逆厥:逆厥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的厥症,表现为四肢冰冷、脉象微弱。阳辅、临泣、章门穴是治疗逆厥的常用穴位,如果脉象微弱,可以灸间使穴或针刺复溜穴。

  8. 尸厥:尸厥是一种严重的厥症,表现为意识丧失、如死状。列缺、中冲、金门、大都、内庭、厉兑、隐白、大敦等穴是治疗尸厥的常用穴位。

  9. 四肢厥:四肢厥冷是由于气血不足或寒邪侵袭导致的厥症,表现为四肢冰冷。尺泽、小海、支沟、前谷、三里、三阴交、曲泉、照海、太溪、内庭、行间、大都等穴是治疗四肢厥冷的常用穴位。

这些穴位和治疗方法在中医针灸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针刺或灸法可以调节气血,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