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汗门
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自汗:曲池列缺少商昆仑冲阳然谷大敦涌泉。
无汗:上星哑门风府风池支沟经渠大陵阳谷腕骨然骨中渚液门鱼际合谷中冲少商商阳大都委中陷谷厉兑侠溪。
汗不出:曲泽鱼际少泽上星曲泉复溜昆仑侠溪窍阴。

《针灸大成》卷八·汗门的内容主要涉及针灸治疗与汗液相关的病症。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1. 多汗

原文: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白话文:对于多汗的症状,首先在合谷穴进行泻法(泻法用于疏散邪气),然后在复溜穴进行补法(补法用于增强正气)。
解释: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常用于调节全身气血;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常用于固摄津液。通过泻合谷、补复溜,可以调节汗液分泌,减少多汗症状。


2. 少汗

原文: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白话文:对于少汗的症状,首先在合谷穴进行补法,然后在复溜穴进行泻法。
解释:与多汗相反,少汗是由于津液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补合谷可以增强气血运行,泻复溜可以疏通津液,从而促进汗液分泌。


3. 自汗

原文:曲池列缺少商昆仑冲阳然谷大敦涌泉。
白话文:治疗自汗(不因外界环境或活动而自行出汗),可以针刺曲池、列缺、少商、昆仑、冲阳、然谷、大敦、涌泉等穴位。
解释:这些穴位分布在四肢和足部,通过调节气血、固摄津液,帮助控制自汗症状。


4. 无汗

原文:上星哑门风府风池支沟经渠大陵阳谷腕骨然骨中渚液门鱼际合谷中冲少商商阳大都委中陷谷厉兑侠溪。
白话文:治疗无汗的症状,可以针刺上星、哑门、风府、风池、支沟、经渠、大陵、阳谷、腕骨、然骨、中渚、液门、鱼际、合谷、中冲、少商、商阳、大都、委中、陷谷、厉兑、侠溪等穴位。
解释:这些穴位分布在头、颈、四肢等部位,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帮助促进汗液分泌。


5. 汗不出

原文:曲泽鱼际少泽上星曲泉复溜昆仑侠溪窍阴。
白话文:治疗汗不出的症状,可以针刺曲泽、鱼际、少泽、上星、曲泉、复溜、昆仑、侠溪、窍阴等穴位。
解释:这些穴位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帮助改善汗液分泌不畅的问题。


总结

《针灸大成》卷八·汗门的内容主要针对汗液异常(多汗、少汗、自汗、无汗、汗不出)的病症,提供了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案。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并运用补法或泻法,可以调节气血、固摄津液,从而改善汗液分泌异常的症状。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针灸“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