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心邪癫狂门
心邪癫狂:攒竹尺泽间使阳溪。
癫狂:曲池(七壮)小海少海间使阳溪阳谷大陵合谷鱼际腕骨神门液门冲阳行间京骨(以上俱灸)肺俞(百壮)。
癫痫:攒竹天井小海神门金门商丘行间通谷心俞(百壮)后溪鬼眼穴。
鬼击:间使支沟。癫疾:上星百会风池曲池尺泽阳溪腕骨解溪后溪申脉昆仑商丘然谷通谷承
山(针三分,速出,灸百壮)。
狂言:太渊阳溪下廉昆仑。
狂言不乐:大陵。多言:百会。
癫狂,言语不择尊卑:灸唇里中央肉弦上一壮,炷如小麦大;又用钢刀割断更佳。
狂言数回顾:阳谷液门。
喜笑:水沟列缺阳溪大陵。
喜哭:百会水沟。
目妄视:风府。
鬼邪:间使(仍针后十三穴,穴详见九卷)。
见鬼:阳溪。
魇梦:商丘。
中恶不省:水沟中脘气海。
不省人事:三里大敦。
发狂:少海间使神门合谷后溪复溜丝竹空。
狂走:风府阳谷。
狐魅神邪迷附癫狂:以两手、两足大拇趾,用绳缚定,艾炷着四处尽灸,一处灸不到,其疾不愈,灸三壮(即鬼眼穴)。小儿胎痫、奶痫、惊痫、亦依此法灸二壮,炷如小麦大。
卒狂:间使后溪合谷。
指掣:哑门阳谷腕骨带脉劳宫。
呆痴:神门少商涌泉心俞。发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神门后溪冲阳。
瘈惊:百会解溪。
暴惊:下廉。
癫疾:前谷后溪水沟解溪金门申脉。

《针灸大成》卷八·心邪癫狂门主要讲述了与精神失常、癫狂、癫痫等相关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以下是对该内容的翻译和解释:

翻译:

  1. 心邪癫狂:治疗心邪癫狂的穴位有攒竹、尺泽、间使、阳溪。
  2. 癫狂:治疗癫狂的穴位有曲池(灸七壮)、小海、少海、间使、阳溪、阳谷、大陵、合谷、鱼际、腕骨、神门、液门、冲阳、行间、京骨(以上穴位均需灸),肺俞(灸百壮)。
  3. 癫痫:治疗癫痫的穴位有攒竹、天井、小海、神门、金门、商丘、行间、通谷、心俞(灸百壮)、后溪、鬼眼穴。
  4. 鬼击:治疗鬼击的穴位有间使、支沟。
  5. 癫疾:治疗癫疾的穴位有上星、百会、风池、曲池、尺泽、阳溪、腕骨、解溪、后溪、申脉、昆仑、商丘、然谷、通谷、承山(针刺三分,快速出针,灸百壮)。
  6. 狂言:治疗狂言的穴位有太渊、阳溪、下廉、昆仑。
  7. 狂言不乐:治疗狂言不乐的穴位有大陵。
  8. 多言:治疗多言的穴位有百会。
  9. 癫狂,言语不择尊卑:灸唇里中央肉弦上一壮,炷如小麦大;用钢刀割断更佳。
  10. 狂言数回顾:治疗狂言数回顾的穴位有阳谷、液门。
  11. 喜笑:治疗喜笑的穴位有水沟、列缺、阳溪、大陵。
  12. 喜哭:治疗喜哭的穴位有百会、水沟。
  13. 目妄视:治疗目妄视的穴位有风府。
  14. 鬼邪:治疗鬼邪的穴位有间使(仍需针刺后十三穴,穴位详见九卷)。
  15. 见鬼:治疗见鬼的穴位有阳溪。
  16. 魇梦:治疗魇梦的穴位有商丘。
  17. 中恶不省:治疗中恶不省的穴位有水沟、中脘、气海。
  18. 不省人事:治疗不省人事的穴位有足三里、大敦。
  19. 发狂:治疗发狂的穴位有少海、间使、神门、合谷、后溪、复溜、丝竹空。
  20. 狂走:治疗狂走的穴位有风府、阳谷。
  21. 狐魅神邪迷附癫狂:用绳子将两手、两足的大拇趾绑住,在四处尽灸,一处灸不到,疾病不愈,灸三壮(即鬼眼穴)。小儿胎痫、奶痫、惊痫,也依此法灸二壮,炷如小麦大。
  22. 卒狂:治疗卒狂的穴位有间使、后溪、合谷。
  23. 指掣:治疗指掣的穴位有哑门、阳谷、腕骨、带脉、劳宫。
  24. 呆痴:治疗呆痴的穴位有神门、少商、涌泉、心俞。
  25. 发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治疗发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穴位有神门、后溪、冲阳。
  26. 瘈惊:治疗瘈惊的穴位有百会、解溪。
  27. 暴惊:治疗暴惊的穴位有下廉。
  28. 癫疾:治疗癫疾的穴位有前谷、后溪、水沟、解溪、金门、申脉。

解释: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针灸治疗精神失常、癫狂、癫痫等疾病的方法。每个病症都列出了相应的穴位,并详细说明了针灸的操作方法,如灸的壮数、针刺的深度等。

  • 心邪癫狂:指因心邪导致的癫狂症状,治疗时选取攒竹、尺泽、间使、阳溪等穴位。
  • 癫狂:治疗癫狂时,除了选取多个穴位外,还特别强调了灸法,如曲池灸七壮,肺俞灸百壮。
  • 癫痫:治疗癫痫时,选取的穴位包括攒竹、天井、小海等,心俞需灸百壮。
  • 鬼击:指突然受到惊吓或邪气侵袭,治疗时选取间使、支沟。
  • 癫疾:治疗癫疾时,选取的穴位较多,且需针刺三分,快速出针,同时灸百壮。
  • 狂言:指精神失常、胡言乱语,治疗时选取太渊、阳溪、下廉、昆仑。
  • 狂言不乐:指狂言且情绪低落,治疗时选取大陵。
  • 多言:指言语过多,治疗时选取百会。
  • 癫狂,言语不择尊卑:指癫狂时言语无礼,治疗时灸唇里中央肉弦上一壮,或用钢刀割断。
  • 狂言数回顾:指狂言且频繁回顾,治疗时选取阳谷、液门。
  • 喜笑:指无故发笑,治疗时选取水沟、列缺、阳溪、大陵。
  • 喜哭:指无故哭泣,治疗时选取百会、水沟。
  • 目妄视:指眼神游离、妄视,治疗时选取风府。
  • 鬼邪:指邪气侵袭,治疗时选取间使,并需针刺后十三穴。
  • 见鬼:指幻觉见鬼,治疗时选取阳溪。
  • 魇梦:指噩梦,治疗时选取商丘。
  • 中恶不省:指突然昏厥,治疗时选取水沟、中脘、气海。
  • 不省人事:指昏迷,治疗时选取足三里、大敦。
  • 发狂:指精神狂乱,治疗时选取少海、间使、神门、合谷、后溪、复溜、丝竹空。
  • 狂走:指狂乱奔走,治疗时选取风府、阳谷。
  • 狐魅神邪迷附癫狂:指因狐魅邪气导致的癫狂,治疗时用绳子绑住手脚大拇趾,灸四处,每处灸三壮。
  • 卒狂:指突然发狂,治疗时选取间使、后溪、合谷。
  • 指掣:指手指抽搐,治疗时选取哑门、阳谷、腕骨、带脉、劳宫。
  • 呆痴:指呆滞、痴呆,治疗时选取神门、少商、涌泉、心俞。
  • 发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指发狂时登高唱歌、脱衣奔走,治疗时选取神门、后溪、冲阳。
  • 瘈惊:指惊风抽搐,治疗时选取百会、解溪。
  • 暴惊:指突然受惊,治疗时选取下廉。
  • 癫疾:指癫痫,治疗时选取前谷、后溪、水沟、解溪、金门、申脉。

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思路,主要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