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以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针灸大成》卷五中的“论子午流注法”(徐氏)主要讲述了子午流注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下是对该内容的翻译和解释:


翻译:

子午流注法,指的是通过刚柔相配、阴阳相合,使气血在经络中循环,并根据时间的变化来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开阖。为什么用“子午”来命名呢?因为子时(午夜11点到1点)是一阳初生的时候,而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一阴初生的时候,所以用子午来划分时间,从而找到阴阳的平衡点。

“流”指的是气血的流动,“注”指的是气血的停留。天干有十个,经络有十二条:甲对应胆经,乙对应肝经,丙对应小肠经,丁对应心经,戊对应胃经,己对应脾经,庚对应大肠经,辛对应肺经,壬对应膀胱经,癸对应肾经。剩下的两条经络是三焦经和心包经。三焦经是阳气的源头,心包经是阴血的源头,这两条经络虽然与壬癸相关,但也分别与十天干有联系。

每条经络中都有井、荥、俞、经、合五个穴位,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水、木、火、土。因此,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阴经的荥穴属火,阳经的荥穴属水;阴经的俞穴属土,阳经的俞穴属木;阴经的经穴属金,阳经的经穴属火;阴经的合穴属水,阳经的合穴属土。

经络中有“返本还元”的说法,指的是十二经络的出入之门。阳经有原穴,遇到俞穴时会一起经过;阴经没有原穴,所以用俞穴来代替。例如,甲日的气血从丘墟穴出发,太冲穴也起到类似的作用。根据《千金方》的说法,六阴经也有原穴:乙日的中都穴,丁日的通里穴,己日的公孙穴,辛日的列缺穴,癸日的水泉穴,心包经的内关穴也是原穴。

因此,阳日(甲、丙、戊、庚、壬)时,气先行,血随后;阴日(乙、丁、己、辛、癸)时,血先行,气随后。在合适的时间开穴,错过时间则闭穴。阳干的气血注入六腑,甲、丙、戊、庚、壬日重复出现时,气归于三焦经;阴干的气血注入五脏,乙、丁、己、辛、癸日重复出现时,血归于心包经。

例如,甲日的甲戌时,开胆经的井穴;到戊寅时,正好是胃经的俞穴,同时经过胆经的原穴;在甲申时重复出现,气归于三焦经的荥穴,荥穴属水,甲属木,水生木,所以称为“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的乙酉时,开肝经的井穴;到己丑时,正好是脾经的俞穴,同时经过肝经的原穴;在乙未时重复出现,血归于心包经的荥穴,荥穴属火,乙属木,木生火。其他情况也类似,都是通过子午相生、阴阳相济的原理来进行的。

阳日没有阴时,阴日没有阳时,所以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为什么甲与己合呢?因为中央的戊己属土,害怕东方的甲乙木来克。戊是阳土,为兄;己是阴土,为妹。戊兄将己妹嫁给木家,与甲为妻,使得阴阳和合,互不伤害,所以甲与己合。其他天干的相合也是这个道理。

子午流注法的内容大致如此。


解释:

  1. 子午流注法的核心
    子午流注法是一种根据时间变化来选择穴位进行针灸的方法。它结合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认为气血在经络中的流动与时间有密切关系,不同时间对应的穴位开阖也不同。

  2. 子午的意义
    子时和午时分别代表一阳和一阴的初生,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通过子午划分时间,可以找到阴阳的平衡点。

  3. 天干与经络的对应
    十天干与十二经络有对应关系,阳干对应六腑,阴干对应五脏。三焦经和心包经作为阳气和阴血的源头,也与天干有联系。

  4. 穴位的五行属性
    每条经络的井、荥、俞、经、合五个穴位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水、木、火、土,阴经和阳经的穴位属性有所不同。

  5. 返本还元
    这是指十二经络的出入之门,阳经有原穴,阴经用俞穴代替。

  6. 阳日与阴日的区别
    阳日时气先行,血随后;阴日时血先行,气随后。开穴和闭穴的时间根据天干和经络的对应关系来确定。

  7. 天干相合
    天干之间有相合的关系,例如甲与己合,乙与庚合等,这是为了达到阴阳和合、互不伤害的目的。


子午流注法是中医针灸学中的重要理论,通过结合时间、经络、五行等元素,指导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