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崔氏取四花穴法
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尪羸痼疾,用蜡绳量患人口长,照绳裁纸四方,中剪小孔,别用长蜡绳踏脚下,前齐大趾,后上曲(月秋)横纹截断,如妇人缠足,比量不便,取右膊肩髃穴贴肉,量至中指头截断。却络在结喉下双垂向背后,绳头尽处,用笔点记,即以前纸小孔安点中,分四方,灸纸角上各七壮。
按:四花穴,古人恐人不知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也。今依此法点穴,果合足太阳膀胱经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难经》曰:『血会膈俞。』疏曰:『血病治此。』盖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故取此以补之。胆者,肝之腑,肝能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胆俞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但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比量四花亦不准,莫若只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再取膏肓二穴灸之,无不应矣。
膈俞:在七椎下两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胆俞:在十椎下两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膏肩俞: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间。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原文翻译
卷九·崔氏取四花穴法
治疗男女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瘦弱痼疾,可以用蜡绳测量患者的口长,按照绳子的长度剪裁一张正方形的纸,中间剪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蜡绳放在脚下,前端对齐大脚趾,后端从脚后跟的横纹处截断。如果是缠足的妇女,测量不便,可以取右肩膀的肩髃穴,贴近皮肤,量到中指头截断。然后将绳子绕在结喉下,双垂向背后,绳子末端用笔标记。将之前剪好的纸的小孔放在标记处,分成四部分,在纸的四个角上各灸七壮。
按语: 四花穴,古人担心人们不知道如何点穴,所以创立了这个简便的方法,应当与五脏俞穴相合。现在按照这个方法点穴,确实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两条经脉:膈俞、胆俞四穴相合。《难经》说:“血会膈俞。”解释说:“血病治此。”因为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所以取此穴来补血。胆是肝的腑,肝能藏血,所以也取这个俞穴。崔氏只说四花穴,而不提膈俞、胆俞四穴,是为了让普通医生也能理解。但人的口有大小、宽窄不同,所以测量四花穴也不准确,不如直接摸脊骨上的膈俞、胆俞穴,再加上灸膏肓二穴,没有不应验的。
膈俞: 在第七椎下两旁,距离脊柱各一寸五分。
胆俞: 在第十椎下两旁,距离脊柱各一寸五分。
膏肓俞: 在第四椎下一分,第五椎上二分两旁,距离脊柱各三寸,第四肋第三间。
解释
- 五劳七伤:指各种虚劳和损伤,包括心、肝、脾、肺、肾五劳和七种情志伤害。
- 气虚血弱:指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 骨蒸潮热:指阴虚内热,表现为午后或夜间发热,像从骨头里蒸发出来一样。
- 咳嗽痰喘:指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 尪羸痼疾:指身体瘦弱,长期不愈的疾病。
- 蜡绳:用蜡处理过的绳子,不易变形,适合测量。
- 肩髃穴:位于肩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处。
- 结喉:指喉结,即颈前部的突起。
- 灸:用艾条或艾柱在穴位上燃烧,以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目的。
- 膈俞、胆俞、膏肓俞:都是背部的重要穴位,分别位于第七椎、第十椎和第四椎下,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
总结
崔氏取四花穴法是一种简便的取穴方法,用于治疗各种虚劳和气血不足的疾病。通过测量身体特定部位的长度,确定穴位位置,并进行灸疗。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为了更准确,建议直接摸脊骨上的膈俞、胆俞穴,并灸膏肓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