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骨空论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歧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大风汗出,灸譩嘻,以手压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摇臂,齐肘正,灸脊中;腗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胕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也。”
即攒竹刺三分,若灸三壮。即缺盆。即背阳关,针五分,灸三壮。腗谓侠脊两旁空软处。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风是百病的起因,用针灸治疗该怎么做呢?”
岐伯回答说:“风从外部侵入人体,会使人感到寒冷、出汗、头痛、身体沉重、怕冷,治疗应取风府穴,调节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如果风邪严重导致颈项疼痛,就针刺风府穴。如果风邪导致出汗,就灸譩嘻穴,用手按压,让病人喊‘譩嘻’,譩嘻穴会有反应。如果因为风邪而怕风,就针刺眉头;如果因为失枕导致肩部疼痛,就取肩上横骨间的穴位;如果手臂折断导致摇动,就对齐肘部正中的穴位,灸脊中穴;如果腗络季胁部疼痛并牵拉少腹导致胀痛,就刺譩嘻穴;如果腰痛不能转动,并急牵引阴囊,就刺八髎穴和疼痛的部位,八髎穴在腰部和臀部之间;如果鼠瘘伴有寒热,就刺寒府穴,寒府穴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取膝上外侧的穴位时,让病人做拜的动作;取足心的穴位时,让病人跪下。”
具体操作:攒竹穴刺三分,灸三壮;缺盆穴;背阳关穴,针五分,灸三壮。腗指的是脊椎两旁的空软处。
解释
风为百病之始:中医认为风邪是导致多种疾病的起因,风邪侵入人体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
风府穴:位于后颈部,是治疗风邪的重要穴位。
调节阴阳: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针灸等手段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譩嘻穴:特定穴位,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出汗等症状。
失枕:指因睡姿不当导致的颈部疼痛。
脊中穴:位于背部正中,用于治疗手臂折断等症状。
八髎穴:位于腰部和臀部之间,用于治疗腰痛等症状。
鼠瘘:一种疾病,表现为寒热交替。
寒府穴:位于膝盖外侧,用于治疗鼠瘘等疾病。
攒竹穴、缺盆穴、背阳关穴:具体穴位及其针刺和灸法的操作。
腗:指脊椎两旁的空软处,是针灸治疗的重要部位。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风邪引起的各种症状及其对应的针灸治疗方法,强调了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并详细说明了具体穴位的操作方法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