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缪刺论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歧伯对曰:“夫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大络十五络也。四末,谓四肢也。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
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谓病易且移。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
对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小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关冲穴,痏,疮也。大敦穴,两脚俱刺,故曰各一痏。至阴,一云小指外侧。金门。商阳,一云次指内侧。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上方。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人手本节踝。月半以前为生,月半以后为死。冲阳。三毛大敦穴。商阳。中冲。络气已绝,故不刺。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大趾次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厉兑。窍阴。贲谓气贲也,一云贲膈也,谓气上走膈上。涌泉。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一云腰俞无左右,当是下髎穴。环跳。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听会。龈交。各刺其井,左取右,右取左。厉兑。商阳。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额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足大趾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趾爪甲上各一痏,后刺少商、中冲、神门,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立已。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隐白。涌泉。厉兑。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卷一·缪刺论

黄帝问道:“我听说过缪刺,但不太明白它的含义。什么是缪刺?”

岐伯回答:“邪气侵袭人体,首先进入皮毛,随后深入孙络(细小的络脉)。如果邪气停留在孙络中而不散去,导致络脉闭塞不通,邪气就无法进入正经脉,而是流溢到大络脉中,从而引发各种奇特的病症。当邪气停留在大络脉时,邪气会从左侧流注到右侧,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与正经脉相互干扰,并散布到四肢。由于邪气没有固定的位置,也不进入正经脉的腧穴,所以称为缪刺。”

解释:这里提到的“大络”指的是人体的十五络脉,“四末”指的是四肢。缪刺是一种针对络脉病变的针刺方法,邪气在络脉中流动,左右上下不定,因此需要采用交叉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


黄帝问:“我想了解缪刺的具体操作,如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它与巨刺有什么区别?”

岐伯回答:“如果邪气侵袭正经脉,左侧邪气盛则右侧发病,右侧邪气盛则左侧发病,有时邪气还会转移,比如左侧疼痛未愈,右侧脉象已经出现病变。这种情况必须用巨刺法,直接刺中正经脉,而不是络脉。而络脉病变时,疼痛的位置与正经脉的位置不一致,所以称为缪刺。”

解释:巨刺是针对正经脉病变的针刺方法,直接刺中正经脉;而缪刺是针对络脉病变的针刺方法,采用交叉取穴的方式。


黄帝问:“请详细讲解缪刺的具体操作,如何进行取穴?”

岐伯回答

  1. 邪气侵袭足少阴肾经的络脉:会导致突然心痛、胸胁胀满。如果没有积滞,可以刺然骨(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前面的血脉出血,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就能见效。如果无效,可以交叉取穴,左侧病变刺右侧,右侧病变刺左侧。如果是新发病,五天即可痊愈。

  2. 邪气侵袭手少阳三焦经的络脉:会导致喉痹、舌卷、口干、心烦、手臂外侧疼痛,手不能举过头顶。可以刺手小指次指(无名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边缘约韭菜叶宽的位置,各刺一针。强壮的人会立即见效,老年人稍等片刻见效。同样采用交叉取穴法,新发病几天即可痊愈。

  3. 邪气侵袭足厥阴肝经的络脉:会导致突然疝气、剧烈疼痛。可以刺足大趾指甲与肉交界处,各刺一针。男性会立即见效,女性稍等片刻见效。同样采用交叉取穴法。

  4. 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会导致头、项、肩部疼痛。可以刺足小趾指甲与肉交界处,各刺一针,立即见效。如果无效,可以刺外踝下方三针,交叉取穴,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

  5. 邪气侵袭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会导致胸中气满、喘息、胸中发热。可以刺手大指次指(食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边缘约韭菜叶宽的位置,各刺一针,交叉取穴,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即可见效。

解释:缪刺的具体操作是根据邪气侵袭的络脉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并采用交叉取穴的方法,即左侧病变刺右侧,右侧病变刺左侧。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臂掌之间,导致无法屈伸,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踝后的穴位,先用手指按压找到疼痛点,然后进行针刺。针刺的次数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决定:月亮初生时每天刺一针,第二天刺两针,到第十五天刺十五针,第十六天刺十四针,依此类推。”

解释:这里提到了针刺的次数与月亮的盈亏有关,反映了古代中医与自然规律相结合的治疗思想。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足阳蹻脉,导致眼睛疼痛,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外踝下方半寸处,各刺两针,交叉取穴,大约行走十里的时间即可见效。”

解释:阳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邪气侵袭该脉会导致眼睛疼痛,针刺外踝下方的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有人从高处坠落,导致体内瘀血、腹部胀满、大小便不通,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先服用通利的药物,然后刺足内踝下方、然骨前面的血脉出血,再刺足背上的动脉。如果无效,可以刺足大趾上的三毛穴,出血后立即见效。同样采用交叉取穴法。”

解释:这里提到了外伤导致的瘀血症状,通过针刺和药物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黄帝问:“如果有人情绪低落、惊恐、不快乐,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采用上述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

解释:情绪问题也可以通过针刺络脉来缓解。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导致耳聋,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手大指次指(食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边缘约韭菜叶宽的位置,各刺一针,立即见效。如果无效,可以刺中指指甲与肉交界处,立即见效。如果仍然无效,则不可再刺。”

解释:耳聋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手阳明大肠经的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耳中有风声,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采用上述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交叉取穴。”

解释:耳中有风声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痹症游走不定,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在分肉间疼痛的地方进行针刺,针刺的次数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决定。用针时,根据气的盛衰来决定针刺的次数。如果针刺的次数超过日数,会导致气脱;如果针刺的次数不足,则无法泻出邪气。同样采用交叉取穴法,病情缓解后即可停止,如果无效,可以再次针刺。”

解释:痹症游走不定时,针刺疼痛的部位,并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决定针刺的次数。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足阳明胃经的络脉,导致鼻衄、上齿寒冷,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足大趾次趾(第二趾)指甲与肉交界处,各刺一针,交叉取穴。”

解释:鼻衄和上齿寒冷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足阳明胃经的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足少阳胆经的络脉,导致胁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足小指次趾(第四趾)指甲与肉交界处,各刺一针,呼吸困难立即缓解,出汗立即停止。咳嗽的人需要保暖和注意饮食,一天即可见效。同样采用交叉取穴法。”

解释:胁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足少阳胆经的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足少阴肾经的络脉,导致咽喉疼痛、无法进食、无故发怒、气上冲胸,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足下中央的涌泉穴,各刺三针,总共六针,立即见效。如果咽喉肿痛、无法吞咽唾液,可以刺然骨前面的血脉出血,立即见效。同样采用交叉取穴法。”

解释:咽喉疼痛、气上冲胸等症状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足少阴肾经的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足太阴脾经的络脉,导致腰痛、牵引少腹疼痛、无法仰卧呼吸,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腰尻部的腰俞穴,针刺的次数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决定,立即见效。同样采用交叉取穴法。”

解释:腰痛、少腹疼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足太阴脾经的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导致背脊拘挛、牵引胁肋疼痛,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从项部开始,沿着脊椎两侧按压,找到疼痛点后进行针刺,各刺三针,立即见效。”

解释:背脊拘挛、胁肋疼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足少阳胆经的络脉,导致髋关节疼痛、大腿无法抬起,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用毫针刺髋关节中的环跳穴,如果是寒症,则需要长时间留针。针刺的次数根据月亮的盈亏来决定,立即见效。”

解释:髋关节疼痛、大腿无法抬起等症状可能是由于邪气侵袭足少阳胆经的络脉所致,针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五脏之间的络脉,导致脉象牵引疼痛,时发时止,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在手足的指甲上进行缪刺,刺出血后,隔天再刺一次。如果一次无效,五次即可见效。”

解释:五脏之间的络脉病变会导致脉象牵引疼痛,通过缪刺相关穴位可以缓解症状。


黄帝问:“如果邪气侵袭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条络脉,导致尸厥(突然昏倒、脉搏跳动但无知觉),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可以刺足大趾内侧的隐白穴,再刺足心的涌泉穴,再刺足中趾的厉兑穴,最后刺少商、中冲、神门穴,各刺一针,立即见效。如果无效,可以用竹管吹其两耳,并剪下左额角的一寸头发,烧成灰后与美酒一起服用,立即见效。”

解释:尸厥是一种严重的昏厥症状,可能是由于五条络脉同时病变所致,通过针刺和辅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总结:缪刺是一种针对络脉病变的针刺方法,采用交叉取穴的方式,即左侧病变刺右侧,右侧病变刺左侧。缪刺的操作需要根据邪气侵袭的络脉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并结合月亮的盈亏来决定针刺的次数。缪刺与巨刺的区别在于,巨刺是针对正经脉病变的针刺方法,而缪刺是针对络脉病变的针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