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虫鱼部·木虻
味苦平。
主目赤痛,眦伤,泪出,淤血,血闭,寒热酸无子。一名魂常。生川泽。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取。
案《说文》云:虻啮人飞虫。《广雅》云:(上匿下虫虫)(虫龙),虻也此省文。《淮南子》齐俗训云:水蚄为(上晦下心)荒。高诱云:青蛉也。又说山训云:虻、散积血。
白话文翻译:
木虻,味道苦,性平。主要用于治疗眼睛红肿疼痛、眼角受伤、流泪、淤血、经闭、寒热交替以及不孕等症状。木虻还有一个名字叫“魂常”。它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
《名医》记载:木虻生长在汉中地区,五月时采集。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虻是一种会咬人的飞虫。《广雅》中提到,(上匿下虫虫)(虫龙)就是虻,这里用的是简化的写法。《淮南子·齐俗训》中说,水蚄就是(上晦下心)荒。高诱解释说,水蚄就是青蛉。另外,《淮南子·说山训》中提到,虻可以散除积血。
解释:
木虻的性味与功效:
- 性味:苦,平。苦味通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平性则表示药性较为温和。
-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如眼睛红肿疼痛、眼角受伤、流泪)、淤血、经闭、寒热交替以及不孕等症状。木虻被认为具有散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 性味:苦,平。苦味通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平性则表示药性较为温和。
生长环境与采集时间:
- 生长环境:木虻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
- 采集时间:五月是采集木虻的最佳时间。
- 生长环境:木虻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
名称与别名:
- 别名:木虻还有一个名字叫“魂常”。
- 别名:木虻还有一个名字叫“魂常”。
文献考证:
- 《说文解字》将虻定义为一种会咬人的飞虫。
- 《广雅》中提到虻的另一种写法,即(上匿下虫虫)(虫龙)。
- 《淮南子·齐俗训》中提到水蚄就是(上晦下心)荒,高诱解释水蚄为青蛉。
- 《淮南子·说山训》中提到虻可以散除积血,进一步说明其活血化瘀的功效。
- 《说文解字》将虻定义为一种会咬人的飞虫。
总结:
木虻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眼部疾病、淤血、经闭等症状。它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五月时采集。木虻的性味为苦、平,具有散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古代文献中,木虻被描述为一种会咬人的飞虫,并被认为可以散除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