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菜部·水苏
味辛微温。
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生池泽。
《吴普》曰:荞蒩一名水苏,一名劳祖(《御览》)。
《名医》曰:一名鸡苏,一名劳祖,一名芥蒩,一名芥苴,生九真,七月采。
案《说文》云:苏,桂荏也。《广雅》云:芥蒩,水苏也。《尔雅》云:苏、桂、荏。
郭璞云:苏荏类,故名桂荏。方言云:苏、亦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之荏,周郑之间,谓之公贲,沅湘之南,谓之(上艹下害),其小者谓之(艹酿)葇,按(艹酿)葇,即香薷也,亦名香葇,《名医》别出香薷条,非,今紫苏薄荷等,皆苏类也,《名医》俱别出之。
上菜,中品三种,旧四种,考葱实宜与同条,今并假苏,宜入草部。
白话文翻译:
水苏
味道辛辣,性质微温。
主要功效是降气,消除口臭,解毒,驱除邪气。长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清明,身体轻盈,延缓衰老。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
《吴普》说:荞蒩又叫做水苏,也叫做劳祖(见《御览》)。
《名医》说:水苏又叫做鸡苏、劳祖、芥蒩、芥苴,生长在九真地区,七月采集。
《说文》解释:苏,就是桂荏。
《广雅》说:芥蒩就是水苏。
《尔雅》说:苏、桂、荏。
郭璞说:苏属于荏类,所以叫桂荏。
《方言》说:苏也是荏,关东和关西地区有的叫苏,有的叫荏,周郑之间叫公贲,沅湘以南叫(上艹下害),小的叫(艹酿)葇。按:(艹酿)葇就是香薷,也叫香葇。《名医》另外列出香薷条,是不对的。现在的紫苏、薄荷等,都属于苏类,《名医》都分别列出。
上菜,中品三种,旧四种,考证葱实应该与同条,现在合并假苏,应该归入草部。
解释:
水苏的性质与功效:
- 味道与性质:水苏味道辛辣,性质微温。这种性质使其具有一定的温热作用,适合用于驱寒、解毒等。
- 主要功效:
- 降气:有助于缓解气逆、气滞等症状。
- 消除口臭:通过降气和解毒作用,改善口腔异味。
- 解毒:能够中和或排除体内的毒素。
- 驱除邪气:指能够驱散体内的不良因素,如风寒、湿邪等。
- 降气:有助于缓解气逆、气滞等症状。
- 长期服用的效果:长期服用水苏可以使人精神清明,身体轻盈,延缓衰老,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 味道与性质:水苏味道辛辣,性质微温。这种性质使其具有一定的温热作用,适合用于驱寒、解毒等。
别名与产地:
- 水苏有多种别名,如荞蒩、劳祖、鸡苏、芥蒩、芥苴等,说明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文献中,水苏有不同的称呼。
- 水苏生长在九真地区(今越南境内),七月是采集的最佳时间。
- 水苏有多种别名,如荞蒩、劳祖、鸡苏、芥蒩、芥苴等,说明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文献中,水苏有不同的称呼。
文献考证:
- 《说文》、《广雅》、《尔雅》等古代文献对水苏的解释和分类进行了考证,说明水苏与桂荏、荏类植物有密切关系。
- 《方言》中提到的不同地区对苏的称呼,反映了古代对植物名称的地域差异。
- 郭璞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苏与荏类植物的关系。
- 《说文》、《广雅》、《尔雅》等古代文献对水苏的解释和分类进行了考证,说明水苏与桂荏、荏类植物有密切关系。
分类与归属:
- 水苏被归类为“上菜,中品三种”,说明其在古代药物分类中属于中等品质的菜类。
- 考证认为葱实应与水苏同条,假苏应归入草部,反映了古代药物分类的调整与完善。
- 水苏被归类为“上菜,中品三种”,说明其在古代药物分类中属于中等品质的菜类。
总结:
水苏是一种具有降气、解毒、消除口臭等功效的植物,长期服用还有保健作用。它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别名,生长在特定地区,属于中品菜类。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苏的性质、功效及其在药物分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