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草部·马先蒿
味平。
主寒热,鬼注,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一名马尿蒿。生川泽。
《名医》曰:生南阳。
案《说文》云:蔚,牡蒿也。《广雅》云:因尘,马先也。《尔雅》云:蔚,牡菣。
郭璞云:无子者。《毛诗》云:匪莪伊蔚。《传》云:菣,牡菣也。陆玑云:三月始生,七月华,华似胡麻华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新蒿,案新先声相近。
白话文翻译
马先蒿,味道平和。
主治寒热症状、鬼注(古代认为的由鬼邪引起的疾病)、中风湿痹(风湿病)、女子带下病以及不孕症。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尿蒿”,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
《名医》中提到,马先蒿生长在南阳地区。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蔚”指的是牡蒿。《广雅》中说,“因尘”就是马先蒿。《尔雅》中提到,“蔚”就是“牡菣”。
郭璞解释说,马先蒿是不结子的植物。《毛诗》中提到“匪莪伊蔚”,《传》中解释说“菣”就是“牡菣”。陆玑提到,马先蒿在三月开始生长,七月开花,花像胡麻花但颜色为紫红色,八月结角,角像小豆,角尖而长。马先蒿还有一个名字叫“马新蒿”,因为“新”和“先”的发音相近。
解释
马先蒿的性质与功效:
- 马先蒿的味道平和,没有明显的寒热偏性。
- 它主要用于治疗寒热症状、风湿病、女子带下病以及不孕症。古代认为它还可以治疗“鬼注”,即由鬼邪引起的疾病。
- 马先蒿的味道平和,没有明显的寒热偏性。
别名与生长环境:
- 马先蒿的别名是“马尿蒿”,表明它可能与马有一定的关联,或者生长在马常出没的地方。
- 它主要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具体生长地点在南阳地区。
- 马先蒿的别名是“马尿蒿”,表明它可能与马有一定的关联,或者生长在马常出没的地方。
古代文献中的记载:
- 《说文解字》中提到的“蔚”指的是牡蒿,而马先蒿也被称为“因尘”。
- 《尔雅》中提到“蔚”就是“牡菣”,郭璞解释说马先蒿是不结子的植物。
- 《毛诗》中提到“匪莪伊蔚”,《传》中解释说“菣”就是“牡菣”。
- 陆玑详细描述了马先蒿的生长周期和外观特征,提到它在三月开始生长,七月开花,八月结角,角像小豆,尖而长。
- 《说文解字》中提到的“蔚”指的是牡蒿,而马先蒿也被称为“因尘”。
名称的演变:
- 马先蒿还有一个名字叫“马新蒿”,因为“新”和“先”的发音相近,可能是由于方言或发音的变化导致的名称差异。
- 马先蒿还有一个名字叫“马新蒿”,因为“新”和“先”的发音相近,可能是由于方言或发音的变化导致的名称差异。
总结
马先蒿是一种古代中草药,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风湿、女子带下病和不孕症。它在古代文献中有多个别名和详细的外观描述,表明它在古代中医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