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草部·元参
味苦微寒。
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生川谷。
《吴普》曰:元参,一名鬼藏,一名正马,一名重台,一名鹿腹,一名端,一名元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或生冤朐山阳,二月生叶如梅毛,四四相值似芍药,黑茎方高四五尺,华赤,生枝间,四月,实黑。(《御览》)
《名医》曰:一名元台,一名鹿肠,一名正马,一名减,一名端,生河间及冤句,三月四月采根,暴干。
案《广雅》云:鹿肠,元参也。《范子计然》云:元参出三辅,青色者善。
白话文翻译
元参
味道苦,性微寒。
主要治疗腹中的寒热积聚,以及妇女产后和哺乳期的各种疾病,能够补肾气,使人的视力变得清晰。元参还有一个名字叫“重台”。它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元参,又叫“鬼藏”、“正马”、“重台”、“鹿腹”、“端”、“元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认为它味苦、无毒,岐伯认为它味咸,李氏认为它性寒。它可能生长在冤朐山的阳面,二月时长出叶子,叶子像梅花的毛,四片叶子相对排列,形状像芍药。茎是黑色的,方形,高四五尺,花是红色的,长在枝间,四月时结出黑色的果实。(《御览》)
《名医》说:元参又叫“元台”、“鹿肠”、“正马”、“减”、“端”,生长在河间和冤句,三月和四月时采集根部,晒干。
《广雅》说:鹿肠就是元参。《范子计然》说:元参产自三辅地区,青色的品质较好。
解释
性味与功效:元参味苦,性微寒。苦味通常与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相关,而微寒则有助于清热、凉血。因此,元参主要用于治疗体内的寒热积聚,即体内寒热不平衡导致的疾病。
主要治疗:
- 腹中寒热积聚:指腹部因寒热失调导致的疾病,如腹痛、消化不良等。
- 女子产乳余疾:指妇女在产后和哺乳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如产后虚弱、乳汁不通等。
- 补肾气:元参有补肾的作用,肾气不足可能导致腰膝酸软、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
- 令人目明:元参有助于改善视力,使眼睛更加明亮。
- 腹中寒热积聚:指腹部因寒热失调导致的疾病,如腹痛、消化不良等。
别名与产地:元参有多个别名,如“重台”、“鬼藏”、“正马”等。它主要生长在山谷中,尤其是冤朐山和河间地区。三月和四月是采集其根部的最佳时间,采集后需要晒干保存。
历史记载:古代的医家如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等对元参的性味和功效有不同的认识,但都认为它无毒,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广雅》和《范子计然》也对元参的别名和产地进行了补充说明。
总的来说,元参是一种具有清热、补肾、明目等功效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腹中寒热、妇女产后疾病以及肾气不足导致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