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禽部·天鼠屎
味辛寒。
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肠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一名鼠沄,一名石肝。生山谷。
《名医》曰:生合浦,十月十二月取。
案李当之云:即伏翼屎也。李云:天鼠,方言,一名仙鼠。
案今本方言云:或谓之老鼠,当为天字之误也。
上禽,中品二种,旧同。
白话文翻译:
中品·禽部·天鼠屎
味道辛辣,性寒。
主要治疗面部痈肿、皮肤发痒且时常疼痛、肠中血气不畅、驱散寒热积聚、消除惊悸。又名“鼠沄”或“石肝”。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记载:生长在合浦地区,十月到十二月采集。
根据李当之的说法:天鼠屎就是伏翼(蝙蝠)的粪便。李当之还说:天鼠是方言中的叫法,又叫“仙鼠”。
根据现今的《方言》记载:有的地方称之为“老鼠”,这可能是“天鼠”的误写。
以上是禽部中品的两种药材,与旧本相同。
解释:
天鼠屎:根据文中的描述,天鼠屎是蝙蝠的粪便,具有辛寒的药性,主要用于治疗皮肤问题(如痈肿、瘙痒)、肠道气血不畅、寒热积聚以及惊悸等症状。它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别名:天鼠屎有多个别名,如“鼠沄”和“石肝”,反映了古代对同一种药材的不同称呼。此外,文中提到“天鼠”是方言中的叫法,又称“仙鼠”,可能反映了不同地区对蝙蝠的不同称呼。
采集时间:文中提到天鼠屎在十月到十二月采集,这可能与蝙蝠的活动周期或粪便的药效有关。
文献考证:文中引用了李当之的观点,认为天鼠屎就是伏翼(蝙蝠)的粪便。同时,提到《方言》中可能将“天鼠”误写为“老鼠”,反映了古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分类:天鼠屎被归类为“中品·禽部”,说明它在古代本草学中属于中等药效的药材,主要用于治疗中等程度的疾病。
总结来说,这段内容介绍了天鼠屎的性味、功效、别名、来源以及相关文献考证,反映了古代本草学对药材的详细记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