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木部·芜荑
味辛。
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一名无姑,一名殿塘(《御览》引云:逐寸白,散雒中,温温喘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殿塘,生晋山,三月采实,阴干。
案《说文》云:梗,山枌榆,有束荚可为芜荑者。《广雅》云:山榆,母估也。
《尔雅》云:莁荑(上艹下左杀右殳)(上艹下墙)。郭璞云:一名白蒉,又无姑,其实夷。郭璞云:无姑,姑榆也。生山中,叶圆而厚,剥取皮合渍之,其味辛香,所谓芜荑。《范子计然》云:芜荑在地,赤心者善。

白话文翻译:

芜荑
味道辛辣。
主要功效是驱散五脏内的邪气,消除皮肤和骨节中的湿毒,去除体内的寄生虫,帮助消化。别名叫“无姑”,也叫“殿塘”(《御览》引文说:能驱除寸白虫,散除体内湿气,缓解喘息,《大观本》中这些内容用黑字标注)。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别录》中提到:它也叫“殿塘”,生长在晋山,三月采摘果实,阴干后使用。

案《说文》中说:梗,是山枌榆,其荚可以制成芜荑。
《广雅》中说:山榆,也叫母估。
《尔雅》中说:莁荑(上艹下左杀右殳)(上艹下墙)。郭璞注释说:它也叫白蒉,又叫无姑,其果实叫夷。郭璞还说:无姑,就是姑榆,生长在山中,叶子圆而厚,剥取树皮浸泡后,味道辛辣芳香,这就是芜荑。
《范子计然》中说:芜荑生长在地上,中心呈红色的品质较好。


解释:

  1. 芜荑的性质与功效

    • 性味:辛辣。
    • 功效
      • 驱散五脏内的邪气,改善体内环境。
      • 消除皮肤和骨节中的湿毒,缓解风湿或湿毒引起的症状。
      • 去除体内的寄生虫,如寸白虫(一种肠道寄生虫)。
      • 帮助消化,促进食物吸收。
  2. 别名与产地

    • 别名叫“无姑”或“殿塘”。
    • 生长在山谷中,尤其是晋山地区。
    • 三月采摘果实,阴干后入药。
  3. 文献记载

    • 《说文解字》中提到,芜荑是由山枌榆的荚制成的。
    • 《广雅》中将山榆称为“母估”。
    • 《尔雅》中记载了芜荑的别名和特征,郭璞进一步解释其叶形、味道及用途。
    • 《范子计然》中提到,芜荑品质的好坏可以通过其中心是否呈红色来判断。
  4. 药用价值

    • 芜荑主要用于祛湿、驱虫、化食,是古代治疗湿毒、寄生虫和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 其辛辣芳香的性质可能与其驱邪、化湿的功效有关。
  5. 现代意义

    • 芜荑作为中药材,可能具有抗菌、抗寄生虫、促进消化等作用,但具体功效需进一步科学研究验证。
    • 其记载反映了古代对植物药性的深刻认识和应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