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木部·竹叶
味苦平。
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
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
汁,主风痓.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名医》曰:生益州。
案《说文》云:竹,冬生草也,象形,下者,箁,箬也。
白话文翻译:
竹叶
味道苦,性平。
主要治疗咳嗽、气逆、气上冲、筋脉拘急、恶疮,并能杀灭小虫。
竹根,煮汤服用,可以益气、止渴,补虚损、降气。
竹汁,主治风痉(风邪引起的痉挛)。
竹实,能够通达神明,使身体轻盈,益气。
《名医》中提到:竹叶生长在益州(今四川一带)。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竹,是冬天生长的草,形状像草,下面的部分是箁(竹笋的外皮)和箬(竹叶)。
解释:
竹叶:
- 性味:苦、平。
- 功效:主治咳嗽、气逆、气上冲等症状,缓解筋脉拘急(如肌肉紧张、痉挛),治疗恶疮(严重的皮肤溃疡),并有杀虫的作用。
- 现代理解:竹叶可能具有清热、止咳、抗菌的作用,传统上用于呼吸系统和皮肤病的治疗。
- 性味:苦、平。
竹根:
- 功效:煮汤服用可以补气、止渴,改善虚弱体质,帮助降气(缓解气逆、胸闷等症状)。
- 现代理解:竹根可能具有滋补、调节体液的作用,适用于体虚、口渴的人群。
- 功效:煮汤服用可以补气、止渴,改善虚弱体质,帮助降气(缓解气逆、胸闷等症状)。
竹汁:
- 功效:主治风痉(风邪引起的痉挛,如抽搐、肌肉僵硬)。
- 现代理解:竹汁可能具有镇静、缓解痉挛的作用,适用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
- 功效:主治风痉(风邪引起的痉挛,如抽搐、肌肉僵硬)。
竹实:
- 功效:能够通达神明(提升精神状态),使身体轻盈,补气。
- 现代理解:竹实可能具有提神、增强体力的作用,适用于疲劳、虚弱的人群。
- 功效:能够通达神明(提升精神状态),使身体轻盈,补气。
产地:
- 竹叶主要产于益州(今四川一带),说明其生长环境和地域特征。
- 竹叶主要产于益州(今四川一带),说明其生长环境和地域特征。
《说文解字》的解释:
- 竹被描述为冬天生长的草,形状像草,下面的部分是箁(竹笋的外皮)和箬(竹叶)。这反映了古人对竹的形态和特性的观察。
- 竹被描述为冬天生长的草,形状像草,下面的部分是箁(竹笋的外皮)和箬(竹叶)。这反映了古人对竹的形态和特性的观察。
总结:
这段内容详细描述了竹叶、竹根、竹汁、竹实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反映了古代中医对竹类植物的药用价值的认识。竹叶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和皮肤病的治疗,竹根和竹实则具有滋补、提神的作用,竹汁则用于缓解痉挛。这些记载为现代研究竹类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