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木部·秦皮
味苦微寒。
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川谷。
《吴普》曰:岑皮,一名秦皮,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冤句水边,二月八日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
案《说文》云:梣、青皮木,或作(左木右上宀下帚)。《淮南子》倜真训云:梣木,色青翳。高诱云:梣木,苦历木也,生于山,剥取其皮,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肤翳。据《吴普》云:岑皮,名秦皮,本经作秦皮者,后人以俗称改之,当为岑皮。

白话文翻译:

秦皮,味道苦,性微寒。主要治疗风寒湿痹,能够消除寒气,清除热邪,治疗眼中的青翳和白膜。长期服用,可以使头发不白,身体轻盈。秦皮生长在山川河谷中。

《吴普》说:岑皮,也叫秦皮,神农、雷公、黄帝、岐伯认为它味酸无毒,李氏认为它性小寒。秦皮有时生长在冤句的水边,二月和八月采集。

《名医》说:秦皮也叫岑皮、石檀,生长在庐江和冤句,二月和八月采集树皮,阴干保存。

《说文解字》说:梣,是一种青皮木,有时写作“左木右上宀下帚”。《淮南子·倜真训》说:梣木,颜色青翳。高诱解释说:梣木,也叫苦历木,生长在山中,剥下它的树皮,用水浸泡后,呈现出正青色,用来洗眼,可以治愈眼中的肤翳。根据《吴普》的说法,岑皮就是秦皮,本经中写作秦皮,是后人根据俗称改的,实际上应该是岑皮。

解释:

  1. 性味归经:秦皮味苦,性微寒,主要归肝、胆、大肠经。
  2. 功效主治
    • 风寒湿痹:秦皮能够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
    • 除热:秦皮有清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邪引起的疾病。
    • 目中青翳白膜:秦皮对眼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眼中的青翳和白膜,能够明目。
    • 长期服用:长期服用秦皮可以使头发不白,身体轻盈,具有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的作用。
  3. 采集与保存:秦皮在二月和八月采集,采集后阴干保存。
  4. 别名与产地:秦皮也叫岑皮、石檀,主要生长在庐江和冤句地区。
  5. 历史记载:秦皮在古代医药典籍中多有记载,不同医家对其性味和功效有不同的描述,但普遍认为其具有清热、明目、祛风除湿等作用。

总结:

秦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清热明目等疾病。长期服用还具有延缓衰老、强身健体的效果。其采集和保存方法也有一定的讲究,古代医家对其性味和功效有详细的记载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