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兽部·白马茎
味咸平。
主伤中脉绝,阴不起,强志益气,长肌肉,肥健,生子。
眼,主惊痫,腹满,疟疾,当杀用之。
悬蹄,主惊邪,瘈疭,乳难,辟恶气鬼毒蛊注,不祥,生平泽。
《名医》曰:生云中。

白话文翻译:

《神农本草经》中品·兽部·白马茎

白马茎:味道咸,性平。
主要功效:治疗内脏损伤、脉象微弱、阳痿不举,能增强意志、补气、促进肌肉生长,使人强壮健康,有助于生育。

白马眼:主治惊痫(癫痫)、腹部胀满、疟疾。使用时需将马杀死后取用。

白马悬蹄:主治惊邪(受惊引起的病症)、瘈疭(抽搐)、难产,能驱除邪气、鬼毒、蛊毒等不祥之物。白马生长在平原或湿地。

《名医》记载:白马产于云中(今山西大同一带)。


解释:

  1. 白马茎

    • 这里的“茎”可能指马的生殖器官或某个部位。
    • 性味咸平,具有补益作用,主治内脏损伤、脉象微弱、阳痿等,还能增强意志、补气、促进肌肉生长,使人强壮健康,并有助于生育。
  2. 白马眼

    • 马眼被认为有治疗癫痫、腹部胀满和疟疾的功效,但使用时需将马杀死后取用。
  3. 白马悬蹄

    • 悬蹄指马蹄的一部分,被认为有驱邪、治惊、缓解抽搐、助产等功效,还能辟除邪气、鬼毒、蛊毒等不祥之物。
  4. 生长环境

    • 白马生长在平原或湿地,产地以云中(今山西大同)为佳。

总结:

这段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医对动物药材的应用,尤其是马的不同部位被认为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补益、驱邪、治疗惊痫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记载基于古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需谨慎验证其科学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