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兽部·犀角
味苦寒。
主百毒虫注,邪鬼,障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不迷或厌寐。久服轻身。生山谷。
《名医》曰:生永昌及益州。
案《说文》云: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尔雅》云:犀似豕。
郭璞云:形似水牛,猪头大腹,痹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鼻上,一在额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山海经》云:琴鼓之山多白犀。郭璞云:此与辟寒,蠲忿,辟尘,辟暑,诸犀,皆异种也。《范子计然》云:犀角出南郡,上价八千,中三千,下一千。
上兽,中品七种,旧同。

白话文翻译:

犀角
味道苦,性寒。
主要功效是解毒,能治疗各种毒虫叮咬、邪气侵扰、瘴气等,还能解钩吻、鸩羽、蛇毒等剧毒,并能消除迷惑或噩梦。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别录》中提到:犀角主要产自永昌和益州。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犀是南方边境以外的一种牛,有一只角在鼻子上,另一只角在头顶,外形像猪。《尔雅》中也提到:犀的外形像猪。
郭璞解释说:犀的形体像水牛,头大肚子大,脚粗壮,脚上有三个蹄子,全身黑色,有三只角,一只在头顶,一只在鼻子上,一只在额头上,鼻子上的角是用来进食的,角小而圆,喜欢吃荆棘,也有只有一只角的犀牛。
《山海经》中提到:琴鼓山上有很多白犀。郭璞解释说:这些白犀与辟寒、蠲忿、辟尘、辟暑等犀牛都是不同的种类。《范子计然》中提到:犀角产自南郡,上等价格八千,中等三千,下等一千。
犀角属于兽类中的中品,共有七种,旧时的分类与此相同。

解释:

  1. 性味与功效:犀角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尤其擅长治疗各种毒物引起的病症,如毒虫叮咬、邪气侵扰、瘴气等。此外,它还能解钩吻、鸩羽、蛇毒等剧毒,并能消除迷惑或噩梦。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

  2. 产地:犀角主要产自永昌和益州,这两个地方在古代被认为是犀牛的主要栖息地。

  3. 外形描述:犀牛的外形像猪,但体型较大,头大肚子大,脚粗壮,脚上有三个蹄子,全身黑色,有三只角,分别位于头顶、鼻子和额头上。鼻子上的角较小,用于进食,犀牛喜欢吃荆棘。也有只有一只角的犀牛。

  4. 种类:犀牛有不同的种类,如白犀、辟寒犀、蠲忿犀、辟尘犀、辟暑犀等,这些犀牛在外形和习性上有所不同。

  5. 经济价值:犀角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价格因品质而异,上等犀角价格高达八千,中等三千,下等一千。

  6. 分类:犀角属于兽类中的中品,共有七种,旧时的分类与此相同。

总结:

犀角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解各种毒物、消除迷惑或噩梦的功效。它主要产自永昌和益州,外形像猪,有三只角,喜欢吃荆棘。犀角有不同的种类,价格因品质而异,属于兽类中的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