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鸢尾
味苦平。
主蛊毒邪气,鬼注,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
《吴普》曰:鸢尾,治蛊毒(《御览》)。
《名医》曰:一名乌园,生九疑山,五月采。
案《广雅》云:鸢尾,乌萐,射干也(疑当作鸢尾乌园也,乌萐射干也,是二物)。《唐本》注云:与射干全别。
白话文翻译
鸢尾
味道苦,性平。
主要治疗蛊毒、邪气、鬼注(一种古代认为由鬼邪引起的疾病)、各种毒素,能破除症瘕积聚(指体内肿块或积聚的病理产物),消除水肿,驱除肠道寄生虫。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鸢尾可以治疗蛊毒(引自《御览》)。
《名医》说:鸢尾又名乌园,生长在九疑山,五月采摘。
案:《广雅》中说:鸢尾,乌萐,射干也(这里可能有误,应该是鸢尾又名乌园,而乌萐和射干是另一种植物)。《唐本》注解说:鸢尾与射干完全不同。
解释
性味与功效:
- 味苦,性平:鸢尾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平和。
-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蛊毒(古代认为由毒虫或邪术引起的疾病)、邪气、鬼注(古代认为由鬼邪引起的疾病)、各种毒素。它还能破除体内的肿块或积聚的病理产物,消除水肿,驱除肠道寄生虫。
- 味苦,性平:鸢尾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平和。
别名与产地:
- 别名:鸢尾又名乌园。
- 产地:生长在九疑山,采摘时间为五月。
- 别名:鸢尾又名乌园。
文献考证:
- 《广雅》:提到鸢尾、乌萐、射干,但可能有误,应该是鸢尾又名乌园,而乌萐和射干是另一种植物。
- 《唐本》注解:明确指出鸢尾与射干是完全不同的植物。
- 《广雅》:提到鸢尾、乌萐、射干,但可能有误,应该是鸢尾又名乌园,而乌萐和射干是另一种植物。
总结
鸢尾是一种中药材,性味苦平,具有解毒、破积、消肿、驱虫等功效。它主要生长在九疑山,五月采摘。文献中对鸢尾的别名和与其他植物的区别进行了考证,明确指出鸢尾与射干是不同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