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雚菌
味咸平。
主心痛,温中,去长患,白疭,蛲虫,蛇螫毒,症瘕,诸虫。一名雚芦。生池泽。
《名医》曰:生东海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
案《尔雅》云:滇灌苬芝,文选注,引作菌。声类云:滇灌苬芝也,疑即此灌菌,或一名滇,一名芝,未敢定之。
白话文翻译:
雚菌
味道咸而平。
主治心痛,温暖中焦,消除长期患病的症状,治疗白疭(一种皮肤病),蛲虫,蛇咬伤中毒,症瘕(腹部肿块),以及各种虫害。别名雚芦。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
《名医》记载:生长在东海和渤海,章武地区,八月采摘,阴干。
根据《尔雅》的记载:“滇灌苬芝”,在《文选》的注释中引作“菌”。《声类》说:“滇灌苬芝也”,怀疑这就是灌菌,或者一个名字叫滇,一个名字叫芝,但不敢确定。
解释:
- 药材名称与别名:雚菌,别名雚芦。
- 性味:味道咸,性平。
- 主治:
- 心痛:缓解心脏部位的疼痛。
- 温中:温暖中焦,即脾胃。
- 去长患:消除长期患病的症状。
- 白疭:治疗一种皮肤病。
- 蛲虫:驱除蛲虫。
- 蛇螫毒:治疗蛇咬伤中毒。
- 症瘕:治疗腹部肿块。
- 诸虫:驱除各种寄生虫。
- 心痛:缓解心脏部位的疼痛。
- 生长环境: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
- 采集与加工:八月采摘,阴干。
- 文献考证:
- 《尔雅》中提到“滇灌苬芝”,《文选》注释中引作“菌”。
- 《声类》解释“滇灌苬芝”为灌菌,但不确定是否与雚菌相同,或者有别名滇、芝。
- 《尔雅》中提到“滇灌苬芝”,《文选》注释中引作“菌”。
总结:
雚菌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咸平之性,主要用于治疗心痛、温暖脾胃、消除长期病症、皮肤病、寄生虫、蛇咬伤中毒和腹部肿块等。它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八月采摘后阴干使用。古代文献中对它的记载有所争议,可能与“滇灌苬芝”有关,但具体关系尚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