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荩草
味苦平。
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生川谷。
《吴普》曰:王刍一名黄草,神农雷公口,生太山山谷,治身热邪气,小儿身热气(《御览》)。
《名医》曰:可以染黄,作金色,生青衣,九月十月采。
案《说文》云:荩草也,(上艹下彖),王刍也。《尔雅》云:(上艹下彖),王刍。郭璞云:(上艹下彖),蓐也,今呼鸱脚莎。《毛诗》云:绿竹猗猗。《传》云:(上艹下彖),王刍也。《唐本》注云:荩草,俗名蓐草。《尔雅》所谓王刍。

白话文翻译

荩草
味道苦,性平。
主要治疗长期咳嗽、气喘、逆气,长期寒症,惊悸,痂疥,白秃,疡气,并能杀灭皮肤上的小虫。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

《吴普》说:王刍又叫做黄草,神农和雷公提到,它生长在太山的山谷中,可以治疗身体发热、邪气,以及小儿身体发热(引自《御览》)。

《名医》说:荩草可以用来染黄色,制作金色,生长在青衣地区,九月和十月采摘。

案《说文》解释:荩草,就是王刍。
《尔雅》说:王刍,就是蓐草。郭璞注释:王刍,也叫蓐草,现在叫做鸱脚莎。
《毛诗》说:绿竹猗猗。《传》解释:王刍,就是蓐草。
《唐本》注释:荩草,俗名蓐草。《尔雅》中提到的王刍,就是指荩草。

解释

  1. 荩草的基本信息
    荩草是一种草药,味道苦,性平。它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 药用功效

    • 治疗长期咳嗽、气喘、逆气:荩草可以缓解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咳嗽和气喘。
    • 长期寒症:荩草有助于治疗长期寒症,即体内寒气过重引起的病症。
    • 惊悸:荩草可以缓解因心神不宁引起的惊悸症状。
    • 痂疥、白秃、疡气:荩草可以治疗皮肤病,如痂疥(一种皮肤病)、白秃(脱发)、疡气(皮肤溃疡)。
    • 杀皮肤小虫:荩草具有杀虫作用,可以杀灭皮肤上的寄生虫。
  3. 其他用途

    • 染色:荩草可以用来染黄色,制作金色。
    • 采摘时间:九月和十月是采摘荩草的最佳时间。
  4. 历史文献记载

    • 《吴普》提到荩草又叫做王刍或黄草,生长在太山的山谷中,可以治疗身体发热和邪气。
    • 《名医》提到荩草可以染黄色,生长在青衣地区,九月和十月采摘。
    • 《说文》《尔雅》《毛诗》《唐本》等古籍对荩草的名称、别名和用途进行了详细解释。

总结

荩草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草药,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寒症、皮肤病等。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染色。古代医书对荩草的记载较为详细,说明它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