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白芨
(《御览》作芨)
味苦平。
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赋风,鬼击,痱缓,不收。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川谷。
《吴普》曰:神农苦,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茎叶似生姜,藜芦,十月华,直上,紫赤,根白连,二月八月九月采。
《名医》曰:生北山及冤句,及越山。
案隋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一名白及亦为黄精别名,今《名医》别出黄精条。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白芨

原文:
味苦平。
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赋风,鬼击,痱缓,不收。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川谷。

白话文翻译:
白芨的味道苦,性平。
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风邪、鬼击、痱缓、不收等症状。白芨的别名叫甘根,也叫连及草。它生长在山谷中。

解释:
- 味苦平:白芨的味道是苦的,性质平和。
- 主痈肿:主要用于治疗痈肿,即皮肤或组织中的化脓性炎症。
- 恶创:治疗恶疮,即严重的皮肤溃疡或感染。
- 败疽:治疗败疽,即组织坏死和腐烂。
- 伤阴:治疗伤阴,即阴液受损的症状。
- 死肌:治疗死肌,即肌肉坏死或萎缩。
- 胃中邪气:治疗胃中邪气,即胃部不适或消化不良。
- 赋风:治疗风邪,即风邪引起的疾病。
- 鬼击:治疗鬼击,即突然的、不明原因的疾病或伤害。
- 痱缓:治疗痱缓,即皮肤上的痱子或皮疹。
- 不收:治疗不收,即伤口难以愈合或症状难以缓解。
- 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白芨的别名叫甘根,也叫连及草。
- 生川谷:白芨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曰:
神农苦,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茎叶似生姜,藜芦,十月华,直上,紫赤,根白连,二月八月九月采。

白话文翻译:
《吴普》说:神农认为白芨味苦,黄帝认为味辛,李氏认为性大寒,雷公认为味辛且无毒。它的茎叶像生姜和藜芦,十月开花,花直上,颜色紫红,根白色且相连,可以在二月、八月、九月采集。

解释:
- 神农苦:神农认为白芨的味道是苦的。
- 黄帝辛:黄帝认为白芨的味道是辛的。
- 李氏大寒:李氏认为白芨的性质是大寒的。
- 雷公辛无毒:雷公认为白芨的味道是辛的,且无毒。
- 茎叶似生姜,藜芦:白芨的茎叶像生姜和藜芦。
- 十月华,直上,紫赤:十月开花,花直上,颜色紫红。
- 根白连:根是白色的且相连。
- 二月八月九月采:可以在二月、八月、九月采集。

《名医》曰:
生北山及冤句,及越山。

白话文翻译:
《名医》说:白芨生长在北山、冤句和越山。

解释:
- 生北山及冤句,及越山:白芨生长在北山、冤句和越山。

案隋羊公服黄精法云:
黄精一名白及亦为黄精别名,今《名医》别出黄精条。

白话文翻译:
隋朝羊公的服黄精法说:黄精也叫白及,也是黄精的别名,现在《名医》中单独列出了黄精条目。

解释:
- 黄精一名白及亦为黄精别名:黄精也叫白及,是黄精的别名。
- 今《名医》别出黄精条:现在《名医》中单独列出了黄精条目。

总结

《神农本草经》中关于白芨的记载,详细描述了其性味、主治症状、别名、生长环境以及不同医家的观点。白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疮疡、肌肉坏死、胃部不适等症状,其别名为甘根和连及草,生长在山谷中。不同医家对其性味有不同的看法,如神农认为苦,黄帝认为辛,李氏认为大寒,雷公认为辛且无毒。此外,白芨的茎叶像生姜和藜芦,十月开花,根白色且相连,可在二月、八月、九月采集。最后,白芨也被称为黄精的别名,但《名医》中单独列出了黄精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