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射干
味苦平。
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一名乌蒲。生川谷。
《吴普》曰:射干,一名黄远也(《御览》)。
《名医》曰:一名乌痓翣,一名乌吹,一名草姜,生南阳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鸢尾乌萐,射干也。《荀子》劝学篇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范子计然》云:射干根如□□□安定。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射干
味道:苦,性平。
主要功效:治疗咳嗽、气逆上冲、喉咙肿痛、咽喉阻塞导致呼吸不畅,能够消散急气,缓解腹中邪气上逆,以及因饮食过热引起的症状。
别名:乌扇、乌蒲。
生长环境:生长在山川谷地。
其他记载:
- 《吴普》中提到,射干还有一个名字叫“黄远”(见于《御览》)。
- 《名医别录》中提到,射干还有别名“乌痓翣”、“乌吹”、“草姜”,生长在南阳的田野中,每年三月三日采集根部,阴干保存。
- 《广雅》中记载,鸢尾、乌萐都是射干的别名。
- 《荀子·劝学篇》中提到,西方有一种植物叫射干,茎长四寸。
- 《范子计然》中提到,射干的根像某种形状(原文缺失),产自安定地区。
解释
射干的药性与功效:
- 射干味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咽消肿的功效。
-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逆(如哮喘)、喉咙肿痛、咽喉阻塞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因热邪引起的病症。
- 它还能缓解腹中邪气上逆(如胃气上逆导致的恶心、呕吐)以及因饮食过热引起的身体不适。
- 射干味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咽消肿的功效。
别名与生长环境:
- 射干有多个别名,如乌扇、乌蒲、黄远、乌痓翣、乌吹、草姜等,说明它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有不同的称呼。
- 它生长在山川谷地,采集时间通常在三月三日,根部是主要的药用部分。
- 射干有多个别名,如乌扇、乌蒲、黄远、乌痓翣、乌吹、草姜等,说明它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有不同的称呼。
历史文献的记载:
- 《吴普》《名医别录》《广雅》《荀子》《范子计然》等古籍中都有关于射干的记载,说明它在古代医药和植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射干的药性、别名,还提到它的形态特征(如茎长四寸)和产地(如南阳、安定)。
- 《吴普》《名医别录》《广雅》《荀子》《范子计然》等古籍中都有关于射干的记载,说明它在古代医药和植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代应用:
- 在现代中药学中,射干仍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哮喘、咽喉炎等。
- 它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 在现代中药学中,射干仍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哮喘、咽喉炎等。
总结:射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咽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热邪引起的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疾病。它的别名众多,生长于山川谷地,古代文献对其有详细记载,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其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