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半夏
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已上八字,元本黑字)。生川谷。
《吴普》曰:半夏一名和姑,生微邱,或生野中,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华员上(《御览》)。
《名医》曰:一名示姑,生槐里,五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月令云:二月半夏生。《范子计然》云:半夏出三辅,色白者善。《列仙传》云:赤松子服水玉以教神农,疑即半夏别名。
白话文翻译
半夏
味道辛辣,性平。
主要治疗伤寒、寒热症状,缓解心下的坚硬感,促进气机下行,治疗咽喉肿痛、头晕、胸胀、咳嗽、肠鸣,并能够止汗。半夏的别名有“地文”和“水玉”(以上八字,原书为黑字)。半夏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半夏又名“和姑”,生长在微小的山丘上,有时也生长在野外,叶子三片一组,二月开始生长,开白色花朵,花朵圆形向上(《御览》)。
《名医》记载:半夏又名“示姑”,生长在槐里,五月和八月采集根部,晒干保存。
案月令记载:二月半夏开始生长。《范子计然》记载:半夏产自三辅地区,颜色白的品质较好。《列仙传》记载:赤松子服用“水玉”来教导神农,怀疑“水玉”就是半夏的别名。
解释
性味与功效:半夏味辛,性平,主要功效包括治疗伤寒、寒热、心下坚硬、咽喉肿痛、头晕、胸胀、咳嗽、肠鸣,以及止汗。
别名:半夏有多种别名,如“地文”、“水玉”、“和姑”、“示姑”等。
生长环境:半夏生长在山谷中,有时也在野外或微小的山丘上生长。
采集与保存:半夏的根部在五月和八月采集,晒干后保存。
历史记载:古代文献如《吴普》、《名医》、《案月令》、《范子计然》、《列仙传》等都有关于半夏的记载,涉及其生长环境、别名、采集时间等。
传说与典故:赤松子服用“水玉”教导神农,怀疑“水玉”就是半夏的别名,这反映了半夏在古代的药用价值和传说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