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草部·乌韭
味甘寒。
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生山谷石上。
案《广雅》云:昔邪,乌韭也,在屋曰昔邪,在墙曰垣衣。《西山经》云:萆荔,状如乌韭。《唐本》注云:即石衣也,亦名石苔,又名石发。按《广雅》又云:石发,石衣也,未知是一否。

白话文翻译:

乌韭,味道甘甜,性寒。
主要功效是治疗皮肤上的寒热交替症状,以及通利小肠和膀胱的气机。它生长在山谷的岩石上。

解释:

  1. 性味与功效

    • 味甘寒:乌韭的味道甘甜,性质寒凉。甘味通常具有滋补作用,而寒性则有助于清热。
    • 主皮肤往来寒热:乌韭主要用于治疗皮肤上的寒热交替症状,即皮肤感觉忽冷忽热的情况。
    • 利小肠膀胱气:它还能通利小肠和膀胱的气机,有助于改善这些器官的功能。
  2. 生长环境

    • 生山谷石上:乌韭通常生长在山谷的岩石上。
  3. 别名与考证

    • 《广雅》云:根据《广雅》的记载,乌韭也被称为“昔邪”。在屋顶上生长的叫“昔邪”,在墙上生长的叫“垣衣”。
    • 《西山经》云:《西山经》中提到,萆荔的形状像乌韭。
    • 《唐本》注云:根据《唐本》的注释,乌韭就是“石衣”,也被称为“石苔”或“石发”。
    • 按《广雅》又云:《广雅》还提到,“石发”就是“石衣”,但不确定是否与乌韭是同一种植物。

总结:

乌韭是一种生长在山谷岩石上的草药,味道甘甜,性寒,主要用于治疗皮肤上的寒热交替症状,以及通利小肠和膀胱的气机。它有不同的别名,如“昔邪”、“垣衣”、“石衣”、“石苔”和“石发”,但这些名称是否指同一种植物,尚需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