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木部·郁李仁
味酸平。
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主齿龈肿,龋齿。一名爵李。生坚齿川谷。
《吴普》曰:郁李,一名雀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御览》)。
《名医》曰: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及邱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案《说文》云:棣,白棣也。《广雅》云:山李,雀其也。《尔雅》云:常棣,棣。
郭璞云:今关西有棣树,子如樱桃可食。《毛诗》云:六月食郁。《传》云:郁,棣属。刘稹《毛诗》义问云:其树高五六尺,其实大如李,正赤,食之甜。又诗云:常棣之华。《传》云:常棣,棣也。陆玑云:奥李。一名雀李,一曰车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子如李子可食。沈括补笔谈云:晋宫阁铭曰:华林园中有车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

白话文翻译:

郁李仁
味道酸,性平。
主要治疗腹部水肿,面部及四肢浮肿,能够利尿、通水道。其根部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和龋齿。郁李仁又名“爵李”,生长在坚齿川谷中。

《吴普》说:郁李,又名“雀李”“车下李”“棣”(见《御览》)。

《名医》说:郁李仁又名“车下李”“棣”,生长在高山和丘陵上,五月和六月采集其根。

《说文》中提到:棣,就是白棣。
《广雅》说:山李,就是雀李。
《尔雅》说:常棣,就是棣。
郭璞解释:现在关西地区有棣树,果实像樱桃,可以食用。
《毛诗》说:六月食用郁李。
《毛诗传》解释:郁,属于棣类。
刘稹在《毛诗义问》中说:郁李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颜色正红,味道甜。
《毛诗》又说:常棣之花。
《毛诗传》解释:常棣,就是棣。
陆玑说:奥李,又名“雀李”“车下李”,生长在山中,花有白色或红色,六月中旬成熟,果实像李子,可以食用。
沈括在《补笔谈》中提到:晋代的《宫阁铭》记载:华林园中有车下李树三百一十四株,薁李树一株。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郁李仁的性味、功效、别名、生长环境及相关的文献记载。

  1. 性味与功效

    • 郁李仁味道酸,性平,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腹部水肿、面部及四肢浮肿。
    • 其根部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和龋齿。
  2. 别名

    • 郁李仁有多种别名,如“爵李”“雀李”“车下李”“棣”等。
  3. 生长环境

    • 郁李仁生长在高山、丘陵及坚齿川谷中,五月和六月是其根部采集的最佳时间。
  4. 文献记载

    • 古代文献如《说文》《广雅》《尔雅》《毛诗》等对郁李仁的名称、形态、食用价值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 陆玑提到郁李仁的果实像李子,味道甜,六月中旬成熟。
    • 沈括提到晋代华林园中种植了大量郁李树,说明其在古代园林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总结:

郁李仁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用于利尿消肿和治疗牙龈肿痛。其别名众多,生长环境多样,古代文献对其有较详细的记载,反映了其在古代医药和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