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防风
味甘温,无毒。
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吴普》曰:防风一名回云,一名回草,一名百枝,一名蕳根,一名百韭,一名百种,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李氏小寒,或生邯郸上蔡,正月生叶,细圆,青黑黄白,五月花黄,六月实黑,三月十月采根,日干,琅邪者良(《御览》)。
《名医》曰: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风,一名蕳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及邯郸,琅邪,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暴干。
案《范子计然》云:防风出三辅,白者善。
白话文翻译
防风
味道甘甜,性温,无毒。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风邪,头晕头痛,怕风,风邪侵袭,眼睛失明看不见东西,风邪遍布全身,关节疼痛麻木,心烦胸闷。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防风还有一个名字叫“铜芸”(在《御览》中称为“芒”)。生长在河川和沼泽地带。
《吴普》说:防风又名“回云”、“回草”、“百枝”、“蕳根”、“百韭”、“百种”。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都认为它味甘无毒,李氏认为它性小寒。防风可能生长在邯郸和上蔡地区,正月长出叶子,叶子细圆,颜色有青、黑、黄、白,五月开黄花,六月结黑果,三月和十月采挖根部,晒干。琅邪地区产的防风品质最好(见《御览》)。
《名医》说:防风又名“茴草”、“百枝”、“屏风”、“蕳根”、“百蜚”,生长在沙苑、邯郸、琅邪、上蔡等地,二月和十月采挖根部,晒干。
《范子计然》说:防风出产于三辅地区,白色的品质最好。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中药“防风”的性味、功效、别名、产地及采制方法。
性味与功效:防风味甘,性温,无毒。主要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晕头痛、怕风、关节疼痛、心烦胸闷等。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
别名:防风有多种别名,如“铜芸”、“回云”、“回草”、“百枝”、“蕳根”、“百韭”、“百种”、“茴草”、“屏风”、“百蜚”等。
产地与采制:防风主要生长在河川、沼泽地带,如邯郸、上蔡、琅邪、沙苑等地。采挖时间主要在三月、十月,采挖后晒干。琅邪地区产的防风品质最好,三辅地区产的白色防风品质优良。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医药对防风的认知,包括其药用价值、生长环境及采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