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薇衔
味苦平。
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瘘,痈肿。一名糜衔。生川泽。
《吴普》曰:薇,一名糜,一名无颠,一名承膏,一名丑,一名无心(《御览》)。
《名医》曰: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无心,一名无颠,生汉中及冤句邯郸,七月采茎。叶,阴干。

白话文翻译:

薇衔,味道苦,性平。
主治风湿痹痛,关节疼痛,惊痫,吐舌,心悸气短,贼风(指外感风邪),鼠瘘(类似淋巴结结核),痈肿(皮肤脓肿)。又名糜衔。生长在川泽地带。

《吴普》说:薇,又名无颠承膏无心(见《御览》)。

《名医》说:薇衔又名承膏承肌无心无颠。生长在汉中、冤句、邯郸等地。七月采集其茎和叶,阴干后使用。


解释:

  1. 薇衔:一种草本植物,属于《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即药效较好、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2. 性味:味苦,性平。苦味药物通常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的作用,性平则说明其药性不寒不热,适合长期使用。
  3. 主治
    • 风湿痹: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
    • 历节痛:关节疼痛,类似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
    • 惊痫:癫痫或惊风等疾病。
    • 吐舌: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或高热引起的症状有关。
    • 悸气:心悸、气短,可能与心脏或肺部疾病相关。
    • 贼风:外感风邪引起的疾病。
    • 鼠瘘:类似淋巴结结核的疾病。
    • 痈肿:皮肤或肌肉的脓肿。
  4. 别名:薇衔有多个别名,如糜衔、无颠、承膏、丑、无心等,说明这种药物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有不同的称呼。
  5. 产地:主要生长在汉中、冤句、邯郸等地,说明其分布范围较广。
  6. 采集与炮制:七月采集其茎和叶,阴干后使用,这是传统中药的常见炮制方法,以保留药效。

总结:

薇衔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癫痫、心悸、淋巴结结核等疾病。其性味平和,适合长期使用,且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有多种别名和记载,说明其在中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