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菖蒲
味辛温。
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阳(《御览》引云,生石上,一寸九节者,久服轻身云云,《大观本》,无生石上三字,有云一寸九节者良,作黑字),生池泽。
《吴普》曰:菖蒲一名尧韭(艺文类聚引云,一名昌阳)。
《名医》曰:生上洛,及蜀郡严道,五月十二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上艹下左工右阝),菖蒲也,益州生,□□□也,《广雅》云,邛昌阳,菖蒲也,《周礼》醢人云,菖本,郑云菖本,菖蒲根,切之四寸为菹,春秋左《传》云,食以菖歜;杜预云:菖歜,菖蒲菹;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淮南子》说山训云:菖羊去蚤虱而来蛉穷;高诱云:菖羊,菖蒲;《列仙传》云:商邱子胥食菖蒲根,务光服蒲韭根,《离骚》草木疏云,沈存中云:所谓兰荪,即今菖蒲是也。

白话文翻译:

菖蒲,味道辛辣,性温。主要治疗风寒湿痹(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咳嗽、气逆上冲(咳嗽、气喘等症状),能够开通心窍,补益五脏,疏通九窍(指眼、耳、鼻、口、尿道、肛门等),增强视力和听力,改善声音。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增强记忆力,不会迷失方向,甚至可能延年益寿。菖蒲还有一个名字叫“昌阳”。(《御览》引用说,生长在石头上的菖蒲,一寸有九节,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等。《大观本》没有“生石上”三个字,但提到一寸九节的菖蒲品质较好,这部分文字是黑色的。)菖蒲生长在池塘和沼泽中。

《吴普》中说:菖蒲还有一个名字叫“尧韭”。(《艺文类聚》引用说,菖蒲也叫“昌阳”。)

《名医》中说:菖蒲生长在上洛和蜀郡的严道地区,五月十二日采集根部,阴干保存。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菖蒲是益州(今四川一带)出产的一种植物。《广雅》中说,邛地的昌阳就是菖蒲。《周礼》中提到“醢人”(负责制作酱料的官员)使用菖蒲根,切成四寸长的段作为腌菜。春秋时期的《左传》中提到“食以菖歜”,杜预解释说,菖歜就是用菖蒲腌制的菜。《吕氏春秋》中说,冬至后五十七天,菖蒲开始生长,菖蒲是百草中最先生长的,这时人们开始耕作。《淮南子》中提到,菖蒲可以驱除跳蚤和虱子,但会引来蛉穷(一种昆虫)。高诱解释说,菖羊就是菖蒲。《列仙传》中提到,商邱子胥和务光都食用菖蒲根。《离骚》草木疏中提到,沈存中说,所谓的“兰荪”就是今天的菖蒲。

解释:

这段文字是《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菖蒲的记载,主要描述了菖蒲的药性、功效、别名、生长环境以及相关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1. 药性与功效

    • 性味:菖蒲味辛,性温。
    •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咳嗽、气逆上冲等症状。它能够开通心窍,补益五脏,疏通九窍,增强视力和听力,改善声音。
    • 长期服用效果: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增强记忆力,不会迷失方向,甚至可能延年益寿。
  2. 别名:菖蒲还有一个名字叫“昌阳”,也有文献称其为“尧韭”。

  3. 生长环境:菖蒲生长在池塘和沼泽中,尤其是一寸有九节的菖蒲品质较好。

  4. 采集与保存:菖蒲的根部在五月十二日采集,阴干保存。

  5. 历史文献记载

    • 《说文解字》和《广雅》中提到菖蒲的产地和别名。
    • 《周礼》和《左传》中提到菖蒲根被用作腌菜。
    • 《吕氏春秋》中提到菖蒲是百草中最先生长的,标志着耕作的开始。
    • 《淮南子》中提到菖蒲可以驱除跳蚤和虱子。
    • 《列仙传》中提到一些仙人食用菖蒲根。
    • 《离骚》草木疏中提到“兰荪”就是菖蒲。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菖蒲的药用价值,还反映了古人对菖蒲的认识和使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