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茵陈
(《御览》作茵蒿)
味苦平。
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御览》作能老)。生邱陵阪岸上。
《吴普》曰:因尘,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黄帝辛无毒,生田中,叶如蓝,十一月采(《御览》)。
《名医》曰:白兔食之仙,生太山,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案《广雅》云:因尘,马先也;陶宏景云:仙经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陈乃云此,恐非耳;陈藏器云:茵陈,经冬不死,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也,据此,知旧作茵陈篙,非;又按《广雅》云:马先,疑即马新蒿,亦白蒿之类。
白话文翻译:
茵陈(在《御览》中写作“茵蒿”),味道苦,性平。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寒热、邪气以及热结引起的黄疸。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增加气力,延缓衰老(在《御览》中写作“能老”)。茵陈生长在山丘、斜坡和岸边。
《吴普》中提到:茵陈(因尘),神农、岐伯、雷公认为它味道苦,无毒;黄帝认为它味道辛,无毒。茵陈生长在田地里,叶子像蓝草,十一月采摘(《御览》)。
《名医》中提到:白兔吃了茵陈可以成仙,茵陈生长在太山,五月和立秋时采摘,阴干保存。
《广雅》中提到:茵陈(因尘)也叫马先。陶宏景说:仙经中提到,白蒿,白兔吃了可以成仙,但现在所说的茵陈可能是这个,但不确定。陈藏器说:茵陈在冬天不会死,它会从旧苗中重新生长,因此得名“茵陈”,后来加上了“蒿”字。根据这个说法,以前的写法“茵陈篙”是不正确的。另外,《广雅》中提到:马先,可能是马新蒿,也是白蒿的一种。
解释:
茵陈的性味与功效:
- 性味:苦,平。
-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寒热、邪气以及热结引起的黄疸。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增加气力,延缓衰老。
- 性味:苦,平。
茵陈的生长环境与采摘时间:
- 生长环境:茵陈生长在山丘、斜坡和岸边。
- 采摘时间:根据《吴普》记载,茵陈在十一月采摘;根据《名医》记载,茵陈在五月和立秋时采摘。
- 生长环境:茵陈生长在山丘、斜坡和岸边。
茵陈的别名与相关植物:
- 别名:茵陈在《广雅》中被称为“因尘”或“马先”。
- 相关植物:茵陈可能与白蒿、马新蒿等植物有关,但具体关系尚不明确。
- 别名:茵陈在《广雅》中被称为“因尘”或“马先”。
茵陈的传说与记载:
- 传说:根据《名医》记载,白兔吃了茵陈可以成仙。
- 记载:茵陈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 传说:根据《名医》记载,白兔吃了茵陈可以成仙。
总结:
茵陈是一种具有苦味、性平的中草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寒热、邪气以及黄疸等病症。长期服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茵陈生长在山丘、斜坡和岸边,采摘时间根据不同的记载有所不同。茵陈在古籍中有多个别名,可能与白蒿、马新蒿等植物有关。茵陈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