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芎穷
味辛温。
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
《吴普》曰:芎穷(《御览》引云一名香果),神农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或生胡无桃山阴,或太山(《御览》作或斜谷西岭,或太山),叶香细青黑,文赤如藁本,冬夏丛生,五月华赤,七月实黑,茎端两叶,三月采,根有节,似马衔状。
《名医》曰:一名胡?,一名香果,其叶名蘼芜,生武功斜谷西岭,三月四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营,营?,香草也,芎,司马相如说或从弓;春秋左《传》云:有山鞠穷乎;杜预云:鞠穷所以御湿;《西山经》云:号山,其草多芎?;郭璞云:芎?一名江蓠;《范子计然》云:芎?生始无,祜者善(有脱字);《司马相如赋》:有芎?;司马贞引司马彪云:芎?似藁本;郭璞云:今历阳呼为江离。

白话文翻译

上品·草部·芎穷

芎穷,味辛,性温。

主要治疗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金属创伤)、妇女血闭(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等症状。生长在川谷地带。

《吴普》记载:芎穷(《御览》中引述时称为“香果”),神农、黄帝、岐伯、雷公认为其味辛,无毒;扁鹊认为其味酸,无毒;李氏认为其生时性温,熟时性寒。它可能生长在胡无桃山阴或太山(《御览》中记载为斜谷西岭或太山)。叶子香气细腻,颜色青黑,纹理赤红如藁本,冬夏常绿,五月开红花,七月结黑果,茎端有两片叶子,三月采集,根部有节,形状类似马衔。

《名医》记载:芎穷又名胡?、香果,其叶子名为蘼芜,生长在武功斜谷西岭,三月至四月采集根部,晒干备用。

《说文》记载:营,营?,是一种香草,芎,司马相如说或从弓;《春秋左传》中提到“有山鞠穷乎”;杜预解释说“鞠穷”是用来抵御湿气的;《西山经》中记载“号山,其草多芎?”;郭璞解释说“芎?”又名“江蓠”;《范子计然》中记载“芎?生始无,祜者善”(此处有脱字);《司马相如赋》中提到“芎?”;司马贞引司马彪的话说“芎?”类似藁本;郭璞解释说“今历阳呼为江离”。

解释

  1. 芎穷的药性:芎穷味辛,性温,具有辛温发散的特性,能够治疗风寒引起的头痛、中风入脑等症状。其温性也有助于缓解寒痹(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筋挛(肌肉痉挛)等问题。

  2. 主治症状

    • 中风入脑:指中风后脑部受损,芎穷可以帮助疏通脑部气血。
    • 头痛:尤其是风寒引起的头痛,芎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 寒痹: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芎穷可以温经散寒。
    • 筋挛:肌肉痉挛或抽筋,芎穷可以舒筋活络。
    • 金创:金属创伤,芎穷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 妇女血闭、无子:芎穷可以调理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帮助恢复生育能力。
  3. 生长环境:芎穷主要生长在川谷地带,尤其是武功斜谷西岭等地,采集时间在三月至四月,采集后晒干备用。

  4. 别名与形态:芎穷有多个别名,如“香果”、“胡?”等。其叶子称为“蘼芜”,叶子香气细腻,颜色青黑,纹理赤红,冬夏常绿,五月开红花,七月结黑果,根部有节,形状类似马衔。

  5. 历史记载:芎穷在古代文献中多次被提及,如《说文》、《春秋左传》、《西山经》等,说明其在古代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不同医家对其性味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认为其具有辛温发散、祛风散寒的功效。

总结

芎穷是一种具有辛温发散特性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头痛、中风、寒痹、筋挛等症状,同时对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其生长环境主要在川谷地带,采集后晒干备用。古代文献中对其有详细的记载,说明其在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