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石龙刍
味苦微寒。
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久服,补虚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一名龙须,一名草续断,一名龙珠。生山谷。
《吴普》曰:龙刍,一名龙多,一名龙须,一名续断,一名龙本,一名草毒,一名龙华,一名悬莞,神农李氏小寒,雷公黄帝苦无毒,扁鹊辛无毒,生梁州,七月七日采(《御览》此条,误附续断)。
《名医》曰:一名龙华,一名悬莞,一名草毒,生梁州湿地,五月七月,采茎,暴干。
案《广雅》云:龙木,龙须也;《中山经》云:贾超之山,其中多龙修;郭璞云:龙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茎列垂,可以为席;别录云:一名方宾;郑樵云:《尔雅》所为鼠莞也,旧作ú,非。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原文翻译
石龙刍,味苦,性微寒。主要治疗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指一些不明原因的慢性病或传染病)、恶毒等症状。长期服用,可以补虚羸(虚弱消瘦),使人身体轻盈,耳目聪明,延年益寿。它也被称为龙须、草续断、龙珠等。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龙刍,又叫龙多、龙须、续断、龙本、草毒、龙华、悬莞。神农和李氏认为它性小寒,雷公和黄帝认为它味苦无毒,扁鹊认为它味辛无毒。生于梁州,七月七日采集。
《名医》记载:它又叫龙华、悬莞、草毒,生长在梁州的湿地,五月和七月采集茎部,晒干。
《广雅》说:龙木就是龙须。《中山经》记载:贾超之山中有很多龙修。郭璞注释说:龙须,像莞草但更细,生长在山石洞穴中,茎部排列下垂,可以用来编织席子。《别录》说:它又叫方宾。郑樵说:《尔雅》中所说的鼠莞就是它,旧作“ú”,是错误的。
解释
性味与功效:石龙刍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祛风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等症状。长期服用可以补虚羸,增强体质,使耳目聪明,延年益寿。
别名:石龙刍有多种别名,如龙须、草续断、龙珠、龙多、龙本、草毒、龙华、悬莞等。这些别名反映了它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的称呼。
生长环境与采集:石龙刍生长在山谷和湿地,采集时间主要在五月和七月,采集茎部后晒干使用。
历史文献记载:多部古代文献对石龙刍进行了记载,包括《吴普》、《名医》、《广雅》、《中山经》、《别录》等,说明它在古代医药中的重要地位。
形态特征:石龙刍的形态类似于莞草,但更细,生长在山石洞穴中,茎部排列下垂,可以用来编织席子。
通过以上翻译和解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石龙刍的药用价值、别名、生长环境及历史文献中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