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白蒿
味甘平。
主五脏邪气,风寒温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生川泽。
《名医》曰:生中山,二月采。
案《说文》云:蘩,白蒿也,艾,冰台也;《广雅》云:蘩,母,蒡葧也;《尔雅》云:艾,冰台;郭璞云:今艾,白蒿;《夏小正》云:二月采蘩;《传》云:蘩,由胡,由胡者,繁母也,繁母者,旁勃也;《尔雅》云:蘩,皤蒿;郭璞云:白蒿,又蘩,由胡;郭璞云:未详;《毛诗》云:于以采蘩,《传》云蘩,皤蒿也,又采蘩祁祁;《传》云:蘩,白蒿也;陆玑云:凡艾,白色者为皤蒿;《楚词》王逸注云:艾,白蒿也,按皤白,音义皆相近,艾,是药名,《本草经》无者,即白蒿是也,《名医》别出艾条,非。

白话文翻译:

白蒿

味道甘甜,性平。

主要功效:能够驱除五脏中的邪气,治疗风寒湿痹,补益中气,增长毛发,使头发变黑,治疗心悸不安,食欲不振,常常感到饥饿。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耳目聪明,延缓衰老。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

《名医》记载:白蒿生长在中山地区,二月份采集。

文献考证:

  • 《说文解字》说:蘩,就是白蒿;艾,就是冰台。
  • 《广雅》说:蘩,母,蒡葧也。
  • 《尔雅》说:艾,冰台;郭璞注释说:现在的艾,就是白蒿。
  • 《夏小正》说:二月份采集蘩。
  • 《传》说:蘩,由胡,由胡就是繁母,繁母就是旁勃。
  • 《尔雅》说:蘩,皤蒿;郭璞注释说:白蒿,又蘩,由胡;郭璞说:未详。
  • 《毛诗》说:于以采蘩,《传》说蘩,皤蒿也,又采蘩祁祁;《传》说:蘩,白蒿也。
  • 陆玑说:凡艾,白色者为皤蒿。
  • 《楚词》王逸注释说:艾,白蒿也,按皤白,音义皆相近,艾,是药名,《本草经》无者,即白蒿是也,《名医》别出艾条,非。

解释:

  1. 性味归经:白蒿味甘,性平,主要作用于五脏,能够驱除邪气,治疗风寒湿痹,补益中气,增长毛发,使头发变黑,治疗心悸不安,食欲不振,常常感到饥饿。

  2. 功效:长期服用白蒿可以使身体轻盈,耳目聪明,延缓衰老。

  3. 生长环境:白蒿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二月份采集。

  4. 文献考证:通过对《说文解字》、《广雅》、《尔雅》、《夏小正》、《毛诗》、《楚词》等古籍的考证,确认白蒿就是蘩、皤蒿、艾等名称所指的植物,其药用价值在古代文献中有详细记载。

  5. 名医观点:《名医》将艾单独列出,认为艾与白蒿是不同的药物,但根据古籍考证,艾就是白蒿,因此《名医》的观点是错误的。

总结:

白蒿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植物,能够驱邪、补气、治疗风寒湿痹、增长毛发、使头发变黑,长期服用可以延缓衰老,使身体轻盈,耳目聪明。古代文献中对白蒿的记载丰富,确认其药用价值,并纠正了《名医》中关于艾与白蒿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