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屈草
味苦。主胸胁下痛,邪气,腹问寒热阴痹。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御览》作补益能老)。生川泽(旧在《唐本草》中无毒,今增)。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采。
案陶宏景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

白话文翻译:

屈草,味道苦。主要治疗胸胁部位的疼痛,邪气入侵,腹部寒热交替以及阴痹(一种因寒湿引起的痹症)。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增强气力,延缓衰老(《御览》中记载为“补益能老”)。屈草生长在河流和沼泽地带(旧版《唐本草》中记载为无毒,现增补)。

《名医》记载:屈草生长在汉中地区,五月时采摘。

陶宏景提到:屈草在方药中已不再使用,民间也很少有人认识它。

解释:

  1. 屈草的性质与功效

    • 味道:苦味,通常与清热解毒、燥湿等功效相关。
    • 主治
      • 胸胁下痛:指胸部和肋部区域的疼痛。
      • 邪气:泛指外邪入侵引起的疾病。
      • 腹问寒热阴痹:腹部寒热交替,以及因寒湿引起的阴痹(痹症的一种,表现为关节疼痛、麻木等)。
    • 长期服用效果:轻身(使身体轻盈)、益气(增强气力)、耐老(延缓衰老)。
  2. 生长环境与采集

    • 生长环境:河流和沼泽地带。
    • 采集时间:五月。
  3. 历史记载与现状

    • 历史记载:旧版《唐本草》中记载为无毒,现增补。
    • 现状:陶宏景提到,屈草在方药中已不再使用,民间也很少有人认识它。这表明屈草在古代可能曾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逐渐减少,甚至被遗忘。

总结:

屈草是一种古代草药,具有苦味,主要用于治疗胸胁疼痛、邪气入侵、腹部寒热交替及阴痹等病症。长期服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屈草在方药中的应用逐渐减少,现代已较少使用。